返回第33章 两碗茶,两颗铜钱。(第1/2页)  敕仙令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老仆人将碗中凉茶一饮而尽,抬头看了一眼自家公子,见他用食指摩挲着茶碗边缘心不在焉,抬手摸了摸脑袋上的大包,虽然已过去月余,肿块是消了,可如今还是淤青一片。

    “都说女子如虎,多少还是有些道理的,真他娘的狠!”老韩心叹道。

    “我说公子,这都过去这么久了,还想着呢?”

    丁宁冷漠的回了一眼:“喝茶都堵不住你的嘴?一碗不够?那我替你多叫几碗。”

    也不等老仆人应声,丁宁便向茶摊老板又要了三碗,放在了老仆人面前。

    “喝就喝!反正又不是我付账!”老仆人嘀咕了一句,再将一碗凉茶一饮而尽,咂摸着口中清淡茶叶味,抹了一把脸颊,突然笑道:“公子与赵姑娘也算是相忘于江湖,是美谈,何必闷闷不乐?”

    “什么狗屁相忘于江湖,说得好听,只不过是些借口罢了。”丁宁喝下一口凉茶,觉得口感实在太差,将茶碗放下,看向了城外官道。

    如果自己不是自身难保是不是可以将她留下?如果大哥如今还活着

    丁宁突然想到了与他订下婚约的那名女子,脑中闪过一丝疑惑,自从废了长孙南石已过去将近三个多月,以长孙家在东煌的势力,为何迟迟不来寻仇?

    官道上走来一支队伍打断了他的思绪,领头是一队官兵,后面跟着的却是衣衫褴褛平民百姓。

    一旁茶客问起缘由。

    茶摊老板长叹一声,指着老天爷便骂了起来:“还不是海边遭了灾害,弄得这些人无家可归,要不是朝廷出面将灾民分批送往各县各乡安置,恐怕还会出更大的乱子。”

    来时路上,丁宁也有耳闻,可没想到受灾范围居然如此之广,靠海的三郡竟全部遭灾。

    茶客听后一脸愁容,苦涩的摇了摇头。

    茶摊老板觉得有些新鲜,问道:“老哥你这是咋了?难不成你家乡也遭灾了?”

    “那倒不是,我家便住家江源县城蟹沟巷。”茶客道。

    茶摊老板一听,居然还是近邻,主动给茶客续了茶水,问道:“我这茶摊在这江源县城外开了十几年,可老哥看起来面生得很。”

    “实不相瞒,我常年在北边做买卖很少回乡省亲,这次要不是听说北辽大军南下,恐怕我也不会回来,现在想想当真是不孝,本以为可以回来过些清闲日子,等战事了结再回北边,没想到回到家乡也不安生,我看北辽肯定是瞅准了机会这才敢出兵。”

    茶摊老板一愣,这十几年都是咱按着北辽锤,他们居然还有胆子南下?刚要开口劝慰,突然想起山海侯战死封神一事,这才了然,改口道:“老哥宽心,咱大煌兵强马壮,即便侯爷不在了,那也不惧”

    丁宁收回注意力,看向了领头官兵,如果他猜想的没错,朝廷将灾民安置在各县各乡后,肯定会与当地百姓起冲突,被分散到各地的灾民哪斗得过当地人?到时在一纸诏令,征召他们去往北地。

    寻常百姓能过安生日子,又有谁愿意去边境博生死?直接下诏定然会引起反感,多此一举,激化矛盾,可以让灾民主动应诏,主动应诏与被动拉去前线,最后形成的战力自然会相差很多。

    “计谋好是好,可关键还是在于把握其中火候,否则很有可能引起民变。”丁宁心道,正要再喝一口凉茶,却在灾民队伍中看见了一位“熟人”。

    曾在小镇为丁宁算卦的老道人不紧不慢的跟在灾民队伍中。

    七月正值酷暑,绝大多灾民口唇干裂,衣衫早已汗湿大半,可他们见到官道旁的茶摊并没有脱离队伍,领头的武将早已言明,擅自脱离队伍者,朝廷便不再视为灾民,自然也不会管你死活,反之,若是能跟随队伍到达指定地点歇息,朝廷会下放灾粮,虽然只是米粥,但可以管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