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8章 攻城失利(第1/3页)  爱上忽必烈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我只是一个初涉江湖的黄毛丫头,再说,也不知道两位有什么惊世绝技,叫我怎么跟着你们学呢?”晓涵觉得面前的两个两者挺可爱的,便打趣到,“想收人家当徒弟,总得先问一下人家是否答应吧。”

    老华看了一眼纳罕,点一下头。

    纳罕也冲老华点一下头。

    两个老者走向屋子外。

    晓涵不明白两个老者想干什么,见两个人走向石屋子的后面,自己也随后跟了过去。屋子后面都是一些打制的石制品。芒山石雕,刘晓涵是听说过的。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永城市芒山群的山头最高也不过一百多米。但芒山承载的汉文化及大量的文物古迹及传说,使芒山闻名于世,独秀于豫东大地。

    水秀因其清幽,山灵因其奇石。芒山之石,厚重笨拙却无奇可言,但芒山脚下石雕民间艺人的巧手,却点石成金。很多粗糙c笨重的石块,在石雕艺人的精雕细凿之下,祥龙腾云驾雾,猛狮威武庄严,还有一些近似小工艺品的石狗c石猴c石牛及石臼c石碗c石砚。芒山的举世闻达是近十来年的事,而芒山石雕却已经从新中国成立前就在豫c鲁c苏c皖周边地带扬名立万了。石狮c石羊c石麒麟是最常见的石雕,而镂空龙雕是一种石雕绝活。镂空龙雕就是在雕刻的石龙与承载石龙的石板之间绝大多数都雕空,这样使石龙犹如凌空盘旋,真正的活”龙”活现。芒山脚下祖传石雕艺师雕刻的镂空石龙曾经在全国石雕工艺品展览中获奖。芒山脚下的石雕艺人很多,晓涵想,这个纳罕也就是一个雕石头的吧。

    晓涵见老李头立在一石狮子面前闭着两眼不说话,她走过去,见纳罕两只手合在胸前,口中还念念有词。

    稍倾,那老头大叫一声,便将面前的石狮子举过头顶,最令晓涵称奇的是那纳罕居然用一只手,而且还把五根手指插进了石狮子体内。

    从此,晓涵决定潜下心来,跟随这两个老头习文练武,只是在想到冉玮或者是元好问的时候,会有一些惆怅。

    江湖上传言元好问已经和姝妹生有4子5女,他的诗内容丰富,一些诗篇生动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动乱和百姓苦难。

    醉酒时,晓涵会回想起元好问当年赴并州赶考时的往事,途中碰到一个捕雁的人说,他捕杀了一只雁,另一只逃脱的雁悲鸣不止,然后投地而死。少年听后非常感动,从猎人手里买回了那只殉情的雁,把它葬在了汾河边上,立碑刻下“雁丘”二字,并即兴感怀写出一首传世之作《摸鱼儿》,这也是晓涵弹吟的曲子: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别离苦,是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为谁去。

    “晓涵,这是哪个人的曲子。”老华呷着酒,他很想知道晓涵现在想些什么。

    “他是元好问,一个世代书香之家,别号遗山,是诗坛巨擘。当初,是我让他追从忽必烈,其间江山易主,风云动荡,遗山愤世吟诗c为官恤民c为士请愿c奔走存史。元好问曾在金朝出仕为官十余年,而在金亡后的20余年,他象一个矢志不渝的文化活动家c教育家c史学家,长年奔波于晋冀鲁豫一带,宣扬儒学,搜集编撰金史。可是,他最想告诉后人的却是他对诗词的喜爱,他最为得意的大概也是他在诗词上的造诣,最沉重的是他以宣扬儒家文化c挽救天下斯文为己任。虽然他5次赴汴京应试,33岁才走入仕途,但元才子之名依旧誉满北国,诗狂他日笑遗山,饭颗不妨嘲杜甫。他对自己的诗才也是极为自信。”晓涵叹息一声,不再言语。

    “我知道的,这个元好问家学渊源,先祖元结为唐代著名诗人,父亲元德明诗才过人,不事雕饰。他被过继给叔父元格,元格对元好问的教育极为重视。元好问4岁读书,8岁学习作诗,后拜陵川名儒郝天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