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58章 记忆的碎片(第2/3页)  七月的乡村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世界上的凡上,很平凡,也很普通,他深深体会到父亲常说的这样话的含义。已届不惑,从部队到地方,从地方到高校,从高校到农村,我的经历不能说不丰富了。说好了不要再象年轻人那样情感脆弱的,可有时候却在醉酒后,一个人傻傻地喜欢躲在黑暗的角落里吸烟,把真实的自己埋藏在烟盒里,痛的想哭却傻傻的笑。也许,只有父亲一个人能够理解他,在思尔于墙时,我会痛不欲生,整个人处在似梦非梦中。

    日子一天天过去,我学着转移情感,把自己的情感列车鸣着笛开向别处,不管前方有没有停靠站,只是信马由缰。一次又一次,幸好,还没有出过轨。

    柳三棉又一次提起要关照老白的事,其实,我也是很看好老白的,觉得这个人很实在,不把当官看得寻么重,也许这个人可以当我的继任书记。这个念头早已在我心中滋生,只是从未向任何人提及过。在一些会议和公众场合号召大家向老白学习,其实,我就是在有意无意地树立老白的威望。我说,向老白学习,向张老三学习,因为他们两个人一个养鸭子,一个养鸡,现在他们都发家致富了,可以算得上党员致富带头人了,当然,还有外出打工回乡创业的小然,他们现在都是墟圩子的致富带头人,这是其他同志应该学习的。我已去过老白家吃饭,后来,我用其他方式对老白作了补偿,其实,我是不想在老百姓家白吃的。开会时有关市、县组织部的领导强调过,选派干部要注意群众的吃请问题。

    远远地就能望见老白家的烟囱上的袅袅炊烟,我很想买点早点之类的东西捎过去,但墟圩子离镇子还有一段路程,只有镇子上才有几家卖早点的,不定期有一个号称是日本鬼子进中国时都没有停止烧火的“不老鸡汤”店,说是有五十几味中草药和一些秘方掺和进去的,传到现在已有上百年历史了。我有些不信,但一直也没有机会去“不老鸡汤”店光顾一下。镇领导说过要请一下三个从市里下到墟圩子镇的选派干部,但不知什么原因一直没有请成。我并不计较吃喝,只是觉得汪镇长和熊书记在一些事情处理上总有分屿,一个说向东,另一个总是想向西,一个想办的事情,另一个总是有理由不办。我想,镇长和书记是骡子马两套车,难怪墟圩子镇经济发展没有什么起色。整个镇子就看不到工厂冒烟,一家企业没有,私营的一些加工厂头一天开业,次日就会有各种穿制服的人去吃拿卡要。墟圩的小青年叫马潮,回乡后想创办一个家具厂,我认为这是一伯好事,便与村两委成员商议一下,决定把村委会大院让出一半给马潮当厂房用。家具厂开业还没有几天,税收的就上门来要钱,说不给钱就要封厂子。我据理力争说,国家对私营企业是保护的,按税法要求应当免征在年所得税,好说歹说还是由张富友出面请那些税干到县城梨花宾馆吃了一顿,才算了事。我想,张富友还是有些本事的。相比之下,在村两委里,对外能办一些事情,对内能加强村政领导,这一点,我还是很欣赏张富友的。但是,通过调研和走访,也确实感到张富友已不适宜再干村支书了。通过政府部门得知一些群众反映张富友的问题,当然,主要是经济问题。农税征收这一块在省里当时有正副税时,墟圩子向农民一亩地征收300多元,两千多亩地就60多万,再加上20的副税,一年有上百万元钱的从张富友一个人手里进出,老白暗地里鼓动一些村民进行上访,表面上却和张富友打得火热。对于这事,我已摸得一清二楚。张富友是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我遇到晓涵的时候,她这样说,在乡村,长年累月,那些村干部,要接触的事情,不是书本上能学到的。

    这几日晓涵都是心思迷茫。她对我说,曾经求教于超然法师,法师说,你这个月月值岁破,运势反复动荡、起落不定,风波叠起,感情方面也容易出问题,婚姻容易被冲散,财运、工作、事业等方面也多变不定,宜以静制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