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0章 我!大召寺庙云轲(第1/3页)  非剑非仙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居住在长安南门边的徐掌柜每天有一个习惯,除了早早起床逛一圈菜场,带回一天所需的菜料以外,都会出城在南郊平阔的空地上打上一套完整的军体拳,自从退役以来,这个习惯从来都不曾放下。

    年近古稀的他依旧把客栈经营的有声有色,身子也因为日久的坚持锻炼而十分硬朗,要不是家中悍妇阻挠,他早就纳妾好几个了。最近越看城外刘老头家的卖菜女儿越是漂亮,都说三十岁的女人最有味道,而北城的几个青楼的女子不曾让徐掌柜的花冤枉钱,那白花花的银子砸进那些娘们儿的肚兜里,那伺候起人来真是一个比一个好。

    今日的徐掌柜特意打扮了一番,有几丝银白的头发夹杂在法间,轮廓鲜明的脸上皱纹都淡了很多,加上挺拔有形的身姿,还确实有几分潇洒意味。都说人逢喜事精神好,这都多亏了和他一起退役的老张头儿。

    前些日子和他一起和花酒,微醺下的老张头出了一计,找个借口打发那悍妇回乡下老家探亲,在密谋雇人找找刘老头的麻烦,自己恰当的时间出现,来个英雄救美,顺便让那刘家女婿在与痞子的打斗中意外身故。到时候无依无靠的刘老头还不的乖乖把自己女儿嫁过来?

    至于刘老头和那野小子留在乡下,每月给些银钱便了事。把生米煮成熟饭,那悍妇还能到哪去闹去?何况他家那悍妇虽然对他蛮不讲理,但一向嫉恶如仇。弄这么一场好戏出来不正中那自家娘们儿下怀?

    一想到那三十岁女人白白嫩嫩暖床的身子,徐掌柜红润的脸上更添一丝精神。

    都说长安尽风流,风流之下无人知你情我浓究竟是个什么事儿。

    徐掌柜一路行来,穿过八车正南街道,穿过稀疏的人群,穿过红墙白雪的矩阵房屋,来到八丈高的硕大南门前,沿着南门内测而建的河渠随着恢弘的城墙一路蜿蜒,河渠内岸一排绿柳迎着长安早间的清风徐徐摇曳,河中有粉色的锦荷冒出,在碧绿的荷叶间害羞观望。

    河渠以南门为中心,东西延伸各十里,沿河建筑保留着那份古朴厚重的沧桑,河岸边的商铺林立,来自南疆的特色商品更是在西河渠一带聚集。只要你有足够的银子,这条街里南疆最神秘的蛊虫都能买到。至于大唐法律下的管制,在银子面前稍显卑微。

    徐掌柜一路行来,沿途进程的商贩比长安城的行人来说更显得勤奋。和熟悉的菜农和蔼的打着招呼,一直在人前豪爽的徐掌柜骨子里的那份大唐荣耀一直没忘记,人们也习惯在那份荣耀面前给予足够的尊敬。太平盛世下的长安上至贵人下至市井升斗小民从未忘记。

    路过全甲编制的守城军人,穿过十米宽的南城门洞,徐掌故毫不停留,一路向着南郊十里外一个早市行来,这个集市最初是菜农们去长安临时落脚点,由于菜农们相互交易,渐渐变成了长安最早开市。因为如果你想吃到最早的包子,买到最鲜嫩的河鱼,都绕不开七里铺这个名字,至于为什么离南门十里距离却叫七里铺的怪异,已经无人再去追寻原因。

    老刘头早早的催促着自己女儿和女婿跳着新鲜的时令蔬菜赶到七里铺抢占那流动摊位,自己则背着乖巧的孙子慢慢赶来。

    因为老刘头年纪大了,渐渐把生活的琐碎事宜交给了还算勤快的女婿打理,别了这些苦累,空闲的时候带带孙子,听听自己老婆子的唠叨,也算人生一打乐事,虽然日子过的有些清贫,但对于经历过大唐初战乱的老刘头来说,这一切已经非常自足了。

    老刘头刚刚逗着孙子到自家摊位前,便被一大圈好事的人堵在外面,只是听自己女儿哭哭啼啼的声音。

    老刘头焦急地推开人群带着孙子往里去,进去后,只见自己女人蹲在倒地不起地女婿身旁无助地哭泣着,而自己那老实的女婿头上鲜血直流,两框菜更是乱七八糟撒了一地。旁边一群混混模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