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三章 风中之烛(求推荐)(第1/2页)  重生之绝境帝师系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秦,汉时期士兵服役时无论出征还是戍守,口粮均由国家供应,士兵只须负担部分衣服费用。

    隋唐时期士兵口粮,衣物需自己负担,国家会发给一些田地作为士兵屯田只用,屯田所得充作士兵平时口粮,另外国家会购买粮食补充屯田缺口,(开元年间屯田收获足够供应41万士兵口粮,能够满足全国士兵七成需要),出征或者国家延长士兵服役期限时会供应士兵口粮。

    于是,在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之间往往很少有十万人以上规模的大战,但是在战国未年和秦代,动辄数十万人甚至上百万人捉对厮杀的场景就变得很常见了。因为按照‘总体战’的指导思想:一个国家如果有一百万人口的话,按照当时比较常见的五人一丁的情况,战时动员二十万参战男丁就并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

    这样算起来,对于秦c楚c齐等拥有四五百万人口的大国来说,全国动员后兵力达到六十万甚至上百万并不是什么不可能的事情。作者曾经考证过,仅秦和关东六国就合计超过了两千万人,如果再加上新征服的南方诸地,估计全国的人口可以达到二千五百万人左右。有这样大的人口基数,完全可以短期内动员数百万大军捉对厮杀。

    说到粮食,当时各国的农业生产也是相当发达的,甚至可能超出大部分现代人的想像,这里以秦为例:当时,农民是不允许离开土地的,安心耕种是他们的宿命;秦国所有的耕牛在官府都是登记在案的,农民没有官府的命令,绝对不允许虐待c杀害耕牛,否则可能被重罚,甚至耕牛如果饿瘦了,相关责任人也会遭到十下的鞭打,并且如果耕牛管理不善的话,县令和县丞都可能被朝廷治罪,当然,官吏和农民对耕牛照顾好的话,国家是有奖励的。

    秦国非常重视先进农具的普及和保护,在秦国军队还装备大量青铜兵器的时候,秦国农民已经基本都用上了铁制农具,甚至官府为了保证一些贫穷农民的利益,官府会免费借用给这些贫民先进的铁制工具,即使被农民正常使用而搞得磨损了农民也无须负责任何赔偿。

    秦国上下对天气的重视也是空前的,天如果下雨的话,各地就要向上准确汇报雨量的大小,雨的范围也要汇报清楚,如果发生旱灾c蝗灾,更要及时汇报,否则国家的处罚会很严厉。

    秦国农业部门对农业生产的管理是非常先进c严格且注重实际经验的,比如在关中地区,秦国规定:水稻种子每亩用二又三分之二斗,谷子和麦子用一斗,小豆三分之二斗,大豆半斗,如果土地肥沃,每亩撒的种子可以适当减少一些相似规定还有很多,就是这些看似严酷无情的规定,保证了当时秦国农业生产的高度发达,为秦军的四处征战提供了充足的粮食。

    关东各国虽然与秦的法律有所不同,但能够与秦国争斗一二百年之久,他们的农业管理也有自身的特色,否则根本不可能支撑这么长的时间,各国都建有强大的军工系统,有青壮年工工匠和妇女日夜赶工为军队制造庞大的军需物资,其先进和完善程度可能在现代都让人叹为观止。

    当时的百姓经过了春秋以来延续数百年的连绵征战,对贫苦的忍受力极强,也是很重要的原因之一!

    秦王见王翦不肯松口,也只好奉承几句:“非将军善于用兵,不能透彻至此,寡人就依将军矣!”

    秦王将王贲调到咸阳控制起来,王翦被任命为大将以后,秦军颁下总动员令,六十万秦军从各地征发,陆续开赴前线。

    王翦离开首都咸阳,秦王嬴政亲自送行,一直送到咸阳西郊的灞上,可谓期待殷切,恩宠荣耀之极。就在这对君臣分别之际,王翦出人意料地开口,向秦王嬴政提出了古怪的请求:“臣如今已年老矣,譬如风中之烛,能在世上光耀几时?臣此刻唯有多请美田宅,为子孙留用,世世代代受大王之恩耳。”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