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8章 狠绝之心(第1/5页)  暴君养成史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script    陈赟的人马刚行至门前,青州城那巨大的缠着铁链的城门就缓缓地打开了。赵曜骑在马上,眯眼往前望去,就见一大群戴着乌纱帽,穿着团领衫,束着束带的人疾步向他的方向移动而来,赵曜也忍不住惊了一下,他虽料到,这青州城的官员会出来迎他,但未曾想到他们竟然统一穿着上朝的公服来了!

    这阵仗可大了,赵曜翻身下马,前方这支由山东大小官员组成的几十人的队伍也来到了他们跟前,几十人齐刷刷地跪下给赵曜行礼。

    这样的场面,沈芊在通州已经看见过一次,所以当这群人乌泱泱跑过来的时候,她就很自觉地溜到后头去了。这些官员,年纪都不轻了,当先的几个更是满头华发c横生老态,若是让这样年纪的长辈跪她,那是妥妥要折寿的。

    赵曜上前一步,走到一个绯色官袍c犀角腰带c袍子上绣着小团花花样的老人面前,伸手把他扶起:“张卿快快请起,大家都起来吧。”

    张大人这才慢慢地站起身子,他身量不高,比赵曜也只高了半个头左右,容貌也不显,不仅丛生华发,脸上亦满是风霜褶皱。最要紧的是,他的年纪也大了,今年已然五十有六了,按照本朝“命文武官员六十以上者,皆听致仕”的规矩,这位张大人再有四年,就该致仕还乡了,虽则太/祖之后,常有皇帝按《礼记》留人到七十岁,但那也仅限于几位内阁大学士,像张元这样年纪大了的二品地方官,是没有机会获得这样的殊荣的。

    赵曜对这位张远大人的印象非常少,而他获取地方官印象的途径就是他们上的折子和言官弹劾他们的折子。也就说,这位张远大人不仅自己很少上折子,其他人也很少弹劾他,封疆大吏当得如此透明,着实是少见得很呐。

    想到这里,赵曜倒是觉得这个张远大人果然还是不太一般的,毕竟这么多年不求助朝廷又能摆平言官,这两条,无论哪一条都不容易做到。

    “微臣未曾想殿下竟会来青州,有失远迎,还望殿下勿怪。”张远说话的语速很慢,声音也带着老年人的嘶哑。

    “张卿不必自责,如今国难当头,最重要的当然是青州城和山东的安危,本王的事都是小事。”赵曜很是自谦。

    张远身后是闪动的提刑按察使冯宣,他今年刚刚知天命的年纪,倒是还显得年轻些,在后头就是一些三司衙门的其余的官员,大多是五六品穿着青袍的小官,以及青州城郊边最近的两三个县的县官。

    赵曜一行人进城之后,左边几个县的县官便同他和张远辞行了,只说大战在即,他们不敢久离岗位,这倒是让赵曜颇为吃惊,一方面感慨张远如此早就已经做好了要和鞑靼人死战的准备,另一方面也对张远御下的水平很赞赏,毕竟这些小官一辈子待在地方上,基本见不到什么位高权重的人物,一旦有机会,往往是拼了命谄媚讨好,但青州府这些县官却没有,可见张远治下之严。

    县官们走后,三司的其他一些小官们也纷纷行礼告退,最后只剩下布政使张远c按察使冯宣c都指挥使陈赟三人还陪着赵曜留在正厅。闲杂人等都已经退下了,有些事自然也可以拿出来谈了,这最重要的,自然就是鞑靼人即将南下这一战!

    “鞑靼人三十万大军,如今皆驻扎在通州城附近,攻城已有一月之久,怕是过不了多久,他们就会分兵南下了。”冯宣抚了抚自己的长须,第一个挑起话题。

    张远看向陈赟:“陈大人可否具体说说那边的情况?”

    青州城所有的兵都归陈赟指挥,派驻在外的斥候,自然也是向他汇报的。一直颇为沉默的陈赟见三人都看向他,终于开口了:“鞑靼人最初是野蛮快攻,用骑兵和步兵直接冲击城门,被通州城的滚油箭矢烫死射死无数,后来聪明了些,不知从哪里弄来了十几台投石机,开始往城头上扔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