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七章:事故(第2/3页)  最后一个道士Ⅱ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尸体会不会发生变化,如同里描述的那样,一旦过多的和空气接触之后,那皮肤就会迅速的干瘪。一个县级文物单位是没有能力处理这样惊人的发现,他们根本不具备保存鲜尸的条件,于是张队长当机立断决定要连夜把尸体送到省城。

    可是这就涉及到一个严肃的问题,他明白只有合适的温度、湿度以及隔绝空气里的细菌才可以阻止尸体的变化,这是从科学的角度出发。于是他迫切的需要一辆车,而保存尸体最好的办法莫过于浸泡在福尔马林中。这样的需求显然不是他能办到的,如果浸泡的话,那就意味着要给尸体去除身上的衣物和配饰。

    时间紧迫,一边他们紧急联系了上级一边又准备工作,有人想到可以通过从殡仪馆借一口水晶棺,这种棺材通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持尸体的新鲜。于是,殡仪馆的车子开过来了,尸体被放进了棺材,今晚它即将要被送去省城,那里已经有专家们连夜在等待着从浙西北发生的奇迹。

    年轻一辈已经不喜欢干考古了,这项工作需要常年在野外作业,既辛苦又没油水,职业前景也是一片黯淡,他们等了三年才终于分配来了一个大学生,名叫朱子臣。这个小伙子说起来是张队长的校友,也是安县本地人,张队长视他为自己的接班人,倾尽全力培养。

    朱子臣的确是个好苗子,工作刻苦学习又努力,人缘还好,张队长索性就把自己的女儿介绍给了他,两人已经开始在谈婚论嫁了。当晚,把棺材抬上车后,张队长有个私心,他觉得朱子臣不能步自己的后尘应该去接触更为广阔的天地,这具女尸的发现觉得是轰动性的,如果让他能够到省里参与到研究,那么对于他将来的发展那是有着极大帮助的。

    于是朱子臣便被选为了一同陪伴棺材进省城的人选,同时负责汇报整个工作,张队长特意的这个安排是为了给他一个机会,却没有想到偏偏让他送了命

    车子是殡仪馆的,司机自然也是,这种活儿他是不愿意出的,既没红包又没啥油水,办个丧事人家主人好歹还要给几包烟呢。可是上面领导交代了,说这是重要文物,朱子臣坐在副驾驶,两个人乘着夜色十点多的功夫呼啸在11省道上,这是安县通往县城的必经之路。

    八十年代的安县交通属于比较闭塞的,虽然和省城交界,但是幽灵隧道没有开通之前,所有的车辆都需要盘山,那山路只有一条单车道,来回错车都需要找好地方。公路的一旁就是万丈的深渊,从山脚盘上去再盘下来,整个过程老司机也得走上半个多小时,那时候修建幽灵隧道的议程已经被提上去了。

    殡仪馆的车就是快要报废的小型客车,后面的座椅全部拆除,中间旱上一块凹形的钢板,棺材就放在钢板里,还得接上汽车电源。司机老钟是个畲族人,四十多岁的年纪,原先在部队干的就是汽车兵,复原后被安置在殡仪馆。

    老钟开车的节奏就是一个字:快平日里马路上谁见到殡仪馆的车子不得让行谁也不愿意触那个霉头,这种车比特权车还要牛,就因为它拉的是死人

    车子翻倒在盘山公路的最高点,修建幽灵隧道的工人们看见了有车从悬崖上坠落的过程,车灯一直到谷底都还是亮着的,不偏不倚坠落在盘山公路的最下一层,若是有心仔细数一遍就会发现,这盘山公路刚好是十八层,所以当地人也管这儿叫作“十八层地狱”。

    接到报警后,县公安局的人立马出动,车子已经面目全非,前排的司机老钟和朱子臣当场毙命,不过巧的是这两人死的时候脸部的表情却是异常狰狞,像是受到了极大的惊吓。这条公路虽然险峻,可是事发当时是深夜,那个年代汽车并不多见,以老钟的技术出现这种事故的概率可以说是极低的。

    而最让人蹊跷的是车子后面本来盛放尸体的棺材空空如夜,水晶棺的盖板被掀翻在地,法医们在水晶棺上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