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43 章(第2/4页)  王国维传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蔚为大家,有光前人,故余曩为居士作《传书堂记》,谓石林、直斋之书久为煨烬,而今有张、刘诸家;茹古精舍、求是斋之书十不存一,而今有居士。盖一乡一家之遗泽,虽百世而未有艾也。今居士之书虽亡,而嗜书之心未衰,又嗜书之人继居士而起者,固已崭然见头角矣。然则,居士他日之所获,安知不倍蓰于今之所亡,如密韵楼之于茹古精舍者乎?爰书是以寿居士,并以为之券,居士闻是言,其莞尔而尽一觞乎!

    在这篇“寿序”中,王国维虽然是为了宽慰心情寥落的好友蒋汝藻,但他言辞恳切而真挚,没有半句虚哗浮弄之语。如此,当蒋汝藻接到这一“寿序”时,一定会如王国维之所愿,自当“莞尔而尽一觞”也。然而,今天是自己的“五秩初度”之时,可又有谁来宽慰我王国维同样寂寥且悲痛之心呢?没有!是的,不仅没有人来宽慰王国维这颗已经伤痕累累之心,而且摆在案头的竟是自己结jiāo近三十年之挚友兼亲家罗振玉发来的绝jiāo书!对,还有罗振玉这位与自己有着近三十年深厚jiāo谊的挚友兼亲家,王国维想起了去年八月罗振玉60寿诞时他前往天津为其祝寿时的情景。这一天,须发已经花白的罗振玉面色红润,精神状态非常康乐,这不仅是因为有诸多老友新朋前来祝寿,更有逊帝溥仪赏赐了“岁寒松柏”匾额之殊荣。三年前即民国十一年(公元1922年),罗振玉承逊帝溥仪大婚时已经得到“贞心古松”匾额的恩赐,而今又有“岁寒松柏”匾额之赏赐,罗振玉感激万分,遂自号“贞松”或“贞松老人”。当然,作为一代学人罗振玉同样看重友人的祝寿诗词,特别是学术盛名播扬海内外的挚友兼亲家王国维的贺诗。想到这,王国维不由在心里默念起当时自己为罗振玉所写的一首祝诗:

    卅载云龙会合常,半年濡更难忘。

    昏灯履道坊中雨,羸马慈恩院外霜。

    事去死生无上策,智穷江汉有回肠。

    毗蓝风里山河碎,痛定为君进一觞。

    在诗中,王国维回想自从与罗振玉相识以来的诸多恩情,而如今在自己“五秩初度”时却赢来了老友的绝jiāo信,这怎不让王国维心绪低落慨叹人生之悲运呢?不过,如果说罗振玉的绝jiāo信已经使王国维那颗智识心灵遭受了重创的话,那么波诡云谲的社会局势则让王国维有一种风声鹤唳般的心理感受,似乎神州大地已经难有一片安适干净之地了。

    公元1926年7月,中国大地上云沉雾暗、海沸雷鸣,在中国共产党的影响、推动和组织下,国民革命军发动了声势浩大的北伐战争。这是一场革命与反革命的大搏斗,战争矛头直接指向由帝国主义cāo纵的北洋军阀,而北洋军阀的老巢就在王国维寓居的古老的北京城。于是,北伐战争在叶挺独立团率先攻克湖南攸县的号角声中拉开序幕,然后国民革命军的八个军简直就是势如破竹,经过短短几个月的进攻,便占领了湖南、湖北、江西、福建、浙江、安徽和江苏等省全部或大部地区,随即成立了与北洋军阀政府相对立的武汉国民革命政府。然而,就在北伐战争节节胜利的时候,北伐军总司令蒋介石却发动了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与其并肩作战的共产党人。与此同时,北洋军阀内部也发生了相互攻伐的厮杀,北京城里的旗帜变换频繁。于是,一时间由谁也辨不清的混战所掀起的血雨腥风,顿时笼罩在神州大地的上空。

    与这场史无前例的大混战相伴而生的,还有向来以拯救社会苍生为己任且极为活跃的学界的运动。于是,在学术重镇北京城里先有青年学生们发起轰轰烈烈的学潮运动,后有北洋政府的血腥镇压,再有学界著名人士的挺身而出,接着便是学界在政府高压下的抗争、惶恐与苟活了。纯粹学人王国维向来对政治不太感兴趣,社会jiāo往也都是一些学界人士,所以他对社会局势缺乏应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