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11 章(第1/4页)  王国维传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台大人“老善忘,考验须迟”,反正传说“出洋考试”的时间要推迟了。既然如此,王国维决定先回海宁等候消息,毕竟住在杭州德升客栈的花费,不是他所能长期承受的。

    回到海宁老家的王国维,在享受已经能牙牙学语儿子带给他欢乐的同时,还必须面临倔强父亲王乃誉希望他再一次参加科举考试的要求。原来,这个庚子年(公元1900年)是又逢满清朝廷规定三年一次的乡试之年,虽然八股文体在“戊戌变法”时被取消,但科举考试并没有废止,而是将传统应试科目改为“策论”而已。面对老父亲王乃誉的倔强愿望,早已绝意科举心向新学的王国维不得不耐心地向父亲解释,虽然父亲最终也没有被儿子说服,但王国维绝意科举之心最终也没有改变。对此,有关书刊将王国维于同年6月再赴杭州一事,解释为王国维准备再次参加科举应试,实在是将他这次探听出洋留学信息与其相混淆的一场误会。

    这时,王国维虽然出洋留学无望,但八国洋人却抓住bào发在中国北方以“扶清灭洋”为宗旨的义和团运动之契机,直接将军队开进了中国的首都北京城。刚刚从杭州返回上海的王国维,因为东文学社在这次被中国历史学家称为“庚子事变”中提前结束了其历史使命,罗振玉也正在探寻新的出路,故王国维只好再次回到海宁等待出洋留学时机的到来。在家乡海宁的两个月里,王国维心里一直想着出洋留学之事,既然官费出洋留学已不可能,同年6月在罗振玉引荐下到杭州向当时将前往日本任职的程绍周请教了如何到日本留学的情况后,王国维决定还是到上海与罗振玉商量商量。于是,这年秋天王国维再次返回上海,并被罗振玉安排住在自己的家中。当时,虽然东文学社已经停办,但罗振玉并没有放弃《农学报》,而是全力以赴想把《农学报》再推上一个台阶。所以,当王国维再次来到上海后,罗振玉便请王国维帮助他办理《农学报》,特别是请他翻译日本学士池田日升三所著的《农事会要》一书。当然,罗振玉在邀请王国维办理《农学报》事务的同时,并没有忘记要帮助王国维实现其出洋留学这一迫切愿望。针对当时中国与西方各国之局势及王国维的家境状况,罗振玉与当时在日本的藤田剑峰一致认为王国维到东洋日本留学比较可行,罗振玉还表示他愿意资助王国维到日本留学的一切费用。

    就在这时,罗振玉接到湖广总督张之洞的邀请,准备到武昌担任湖北农务局总理兼农务学堂监督。罗振玉走后,王国维依旧住在罗振玉家中,主要事务就是翻译《农事会要》,并连续刊载在《农学报》上。转眼间,多灾多难的庚子年(公元1900年)即将过去,辛丑年(公元1901年)的春节也为时不远,王国维这时接到藤田剑峰从日本写来的信件,说他已经为王国维留学日本联系好学校,并准备亲自到上海来帮助他办理到日本的相关事宜。接到这样的消息,王国维感到非常高兴,因为他原本打算到日本与藤田剑峰见面时商量留学一事的。如今,藤田剑峰不仅帮他联系好了到日本留学的学校,还即将来到上海与他见面,这不由使王国维可以放心地返回海宁老家欢度春节,并为即将前往日本留学做好准备工作。

    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2月9日,王国维刚过完春节便返回上海,顺利地登上“博爱丸”号日本三菱公司轮船,踏上了他梦想多年的出洋留学之路。到达日本后,王国维接受藤田剑峰的建议,进入东京物理学校就读。在这里,王国维十分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不仅将白天时间安排紧凑,就连晚上的时间他也不肯浪费。不过,属于理工科的物理学等课程还是给王国维带了麻烦,学习效果并不是很理想。这让王国维的心里很着急。另外,在王国维这段留学期间还有一个值得读者留意的现象,那就是王国维出国前一直是维新运动的热情支持者,而到日本后他却没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