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34 章(第1/4页)  中国雄师:四野档案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坚战中,七纵在邓华的指挥下,总攻开始后不到15分钟即首先登上城垣,可谓突破神速!总攻开始后又不到两小时,即又首先突入到敌核心阵地,可谓穿chā勇猛!

    按照原计划,我军的主攻方向在城北,范汉杰的守备重点也在城北。但是担任辅攻的七纵部队,却以其勇猛地作战动作,出敌意料地首先突破,并直捣敌核心地,打烂了敌指挥中心。从而对加速敌军的总崩溃及夺取攻锦作战的最后胜利,起到了重大作用。在整个攻锦作战中,七纵共歼敌3万余人,其中俘敌近2.7万人。新八军参谋长李文昭、第一八四师副师长舒秉权、暂编第五十四师副师长云茂奎、东北行政委员会上将副主任张作相等众多guó mín dǎng高级将领,也都为七纵所俘虏。

    攻锦战役结束后,接下来就是围歼廖耀湘兵团的辽西大会战。

    东野总部的部署是:担任塔山阻击华北东进兵团的四纵、十一纵及三个独立师,仍担任该方向防御任务,其余九个纵队全力围歼廖耀湘兵团十纵在黑山一带堵头;五纵、六纵截尾(切断敌逃回沈阳之后路);一纵、三纵、八纵为第一梯队,二纵、七纵、九纵为第二梯队跟进,对廖兵团发起猛攻。

    于是,七纵全体指战员不顾大战后的疲劳,又立即投入到了围歼廖耀湘兵团的辽西大会战之中。只可惜在此次大会战中。七纵未能领受先锋之命。但作为后续的二梯队,七纵还是取得了重大胜利。新六军之主力第二十二师号称“虎师”,曾参加过1941年入缅作战(廖耀湘任师长)。而这支“虎师”的大部,却在辽西平原折师在七纵手下。

    辽西会战,七纵再歼敌1万余人,并生俘第四十九军军长郑庭笈等guó mín dǎng高级将领多人。

    1948年11月,遵照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关于统一全军编制及部队番号的命令,第七纵队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十四军。邓华任军长,吴富善任政治委员,曾克林任副军长,谭甫仁任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高体乾任参谋长。原辖第十九师改称第一三○师,师长徐绍华,政治委员邓东哲;第二十师改称第一三一师,师长刘永源,政治委员罗友荣;第二十一师改称第一三二师,师长李化民,政治委员朱民亲;东北野战军独立第十二师调归该军建制,改称第一五七师,曾敬烦任师长,邢程任政治委员,全军4.8万人,隶属东北野战军。

    1948年12月至1949年1月,七纵参加了天津攻坚战役。天津攻坚战共投入了五个军,西突击集团由第三十八、第三十九军组成,配属特种兵纵队三分之二的pào兵及坦克20辆,由三十八军军长李天佑、政治委员梁必业统一指挥,由西向东实施主要突击;东突击集团由第四十四、第四十五军组成,配属特种兵三分之一的pào兵和坦克10辆,由东向西突击,并统由四十四军军长邓华和政治委员吴富善指挥。两大攻城集团承担以金汤桥(今解放桥)为会合点,拦腰斩断敌城防的任务。此外,并以第九纵队和第十二纵队的一个师,从南向北实施助攻。

    显然,由于七纵在四平和锦州攻坚战中的上乘表现,已作为一支善于攻坚的主力部队,引起了东野总部的重视。因此,不仅四十四军参加了攻城作战,而且邓华也被任命为东面突击集团的总指挥。天津攻坚战,四十四军再建新功。

    1949年4月,四十四军编入第四野战军第十五兵团建制,由天津向华中南进军。6月,该军第一五七师调归江西军区建制。7月,四十四军在九江渡长江参加湘赣战役。10至11月,参加广东战役,尔后担负广州警备和粤中、粤东地区剿匪任务。1950年5月至8月,四十四军第一三一师在广东军区江防部队和pào兵配合下,解放了万山群岛。9月,解除广州警备任务,转至广州北郊至阳山、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