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9 章(第1/4页)  中国雄师:一野档案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告诉他,而是先让贺龙参加由朱德领导的军委考察团,检查八路军留守兵团的工作,熟悉陕甘宁边区部队的情况。

    八路军留守兵团是为保卫中共中央所在地陕甘宁边区,于1937年8月25日决定建立的,由八路军第一二○师第七一八团,第一二九师第三八五旅旅部和第七七○团及3个师的部分直属营共9000人组成,当时称八路军后方总留守处,萧劲光任主任。1937年12月改称八路军留守兵团,萧劲光任司令员,莫文骅任政治部主任,所属部队除第三八五旅旅部和第七七○团外,其余部队统一编为警备第一至第八团。1938年4月,陕甘宁边区保安司令部归留守兵团指挥。1939年7月,中央军委pào兵团归留守兵团建制;8月,成立关中警备司令部;10月,第三五九旅担负绥德警备区防务;12月,成立警备第一旅。至1941年底,留守兵团辖第三八五旅、第三五九旅、警备第一旅、警备第一团、警备第五团、骑兵团、关中警备司令部、保安司令部等,共3.4万人。

    贺龙接受检查留守兵团工作的任务后,同留守兵团的领导人萧劲光、曹里怀、莫文骅进行了多次长时间的jiāo谈,了解留守兵团的情况,并深入群众,听取了一些旅、团干部和部分战士的反映。1942年3月下旬,贺龙在中央军委检查留守兵团工作的会议上对留守兵团的工作作了总结发言。他肯定了留守兵团在保卫陕甘宁边区和军队建设上的成绩,但也严肃批评了领导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特别是对留守兵团在处理与中共中央西北局关系上存在的问题,作了中肯的批评,希望留守兵团今后更好地服从中共中央西北局的领导,更加尊重陕甘宁边区政府。朱德同志肯定了贺龙的看法。

    1942年5月13日,中央军委发布了关于成立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司令部的决定,任命贺龙为司令员,徐向前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关向应为政委(关在休养,高岗代政委),林枫为副政委。联防司令部下辖一二○师、留守兵团、晋西北新军、三五九旅、陕甘宁边区保安部队、pào兵团。

    máo zé dōng主席要求贺龙解决三项任务:第一,统一晋西北与陕甘宁边区两个区的军事指挥及军事建设;第二,统一两个区的财政经济建设;第三,统一两个区的党政军民领导。贺龙上任后,第一件事就是按照中央统一军事指挥的要求,对边区部队进行整编。他同副司令员徐向前、留守兵团司令员萧劲光商量以后,决定把留守兵团所属的各独立团及保安司令部所属的四个团统一编成两个警备旅,同三八五旅、三五九旅一道置于联防军统一指挥之下。这一方案得到中央军委的批准。1942年10月,留守兵团领导机关并入联防军机关,萧劲光为联防军副司令员。贺龙还根据保卫边区的需要,重新划分和调整了部队的防区,成立了军分区,建议由地委书记兼任军分区政治委员,以实现各地区的一元化领导。

    理顺边区部队指挥关系后,贺龙带着参谋人员深入各防区视察,了解战备情况。当时,guó mín dǎng军在陕甘宁边区周围驻有50万大军,对边区实行封锁。贺龙觉得联防军四个多旅的部队要担负抵抗日寇和防范guó mín dǎng军的任务,兵力实在不足。因此,他想增加边区军事力量,然而当时正是抗战最困难的年月,边区要扩兵显然行不通,于是,他想起了晋西北,可以调一部分过来。

    他把这一想法报告了máo zé dōng主席和中央军委,得到批准。1942年11月26日,一二○师独一旅旅部及一个团调到陕北,全旅配置在绥德地区。三五九旅全部调往延安东南作为机动部队,以便随时应付guó mín dǎng顽固派可能发动的突然进攻。1943年6月,中央军委根据贺龙的建议将三五八旅调到陕甘宁边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