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15章名留青史(第1/2页)  三国封神路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荀氏八龙,慈明无双。

    荀爽,字慈明,是有着“神君”之称的名士荀淑的第六子,于荀淑八个儿子之中,才学最是出众。

    为避开党锢之祸,荀爽隐遁汉水之滨达十余年,专心治学著述,先后著礼、易传、诗传等,时人称其为硕儒。

    如今,年近六十的荀爽,因为这次灵帝驾崩,而接受好友司空袁逢的邀请,赶回洛阳,却是正遇上这场大劫。

    又或者说,荀爽正是为了此次大劫而来。

    天上雷霆隐隐,荀爽单手倚着栏杆,仰天长叹:“唉国之不幸呐”

    “轰隆”

    天上又是一记雷霆响起。

    荀爽顿时又是一叹:“罢了,时间不等人文若呀。”

    跟在荀爽身后的荀彧上前一步,道:“彧,在此。”

    荀爽转身回屋,边走边说道:“文若呀,此次之事,我也早与你说过了。”

    “自光武帝定都洛阳,因是汉室中兴,国运接续绵延,我们早便有了猜测。或就是这几年,便要应了六个甲子的大运劫;又或者,是到三十多年后,应那三个甲子的小运劫。”

    东汉自光武帝刘秀于公元36年统一天下,到这一年公元184年,约有一百五十年,距离小运劫的一百八十年,还有三十年。

    而西汉自汉高祖刘邦于公元前202年击败项羽而统一天下,到公元8年王莽篡汉,则有二百一十年。

    西汉、东汉相加起来,正好是差不多三百六十年,如今正是大运劫之时。

    北宋邵雍所著皇极经世书中有说,三十年为一世,十二世为一运。

    一朝国运大抵就是三百六十年。

    此时虽还没有邵雍,还没有皇极经世书,但荀爽博通群经,于诗、书、礼、易、春秋皆有研究,尤精古文经学费氏易学,与郑玄、虞翻等本着伏羲“十言之教”以著书立说。

    身为经学大家,荀爽这推算的结论,如今看来,也是不谋而合。

    荀爽于屋内坐下,见荀彧脸色沉凝,又道:“如今虽是应了三百六十年的大运劫,但也未必全是坏事。至少如今汉室虽颓,人心却是未散,根基还在总比拖延到二三十年后,大小运劫一起爆发要来得好”

    说到这里,荀爽不由叹道:“二三十年之后,那时也不知道是什么模样了。”

    叹息着,荀爽似有些走神。

    荀彧默不作声。

    如今的荀爽,正是将要舍生而取义的时候,若是提醒荀爽,岂不是像是在催促他上路一般

    这个时候,荀彧实在不适合开口。

    好在,荀爽也只是随口感慨一下,不一会便回过神来,说道:“我如今也是年近花甲,便是就这么去了,也不算亏。只是心中,多少还是有些牵挂放不下。”

    荀彧躬身行礼,道:“叔父请吩咐。”

    荀爽摆摆手,笑道:“不必这么庄重,荀家交给你,我很放心。只是,友若罢了罢了,这是你们年轻一辈的事情,我就不多嘴了,由得你吧。还有便是采儿那丫头,她虽看似聪明,实则有些天真,还要劳烦文若多加看顾。”

    荀彧答道:“叔父放心,彧会将妹妹照顾好的。”

    “轰隆隆”

    乌云越压越低,雷声越来越响。

    “咻”

    远远的,一道光柱突兀地直上天际。

    光柱乳白,有如文气。

    荀爽一惊,他看得分明,那是袁逢宅院所在方位。

    随即他又抚掌笑道:“哈哈,倒是让周阳袁逢字先行一步了。文若,我可不能让老友久等,这便去了。”

    “是”荀彧也不多说,躬身拜下行了大礼,方才缓缓退了出去。

    荀爽等人既然早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