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6章 工作是靠做(第1/2页)  底色沉醉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在老舒的带领下,整个团队非常和谐,同事间基本没有纠纷。但好日子并未持续太久,大概三年之后,单位新上马一个项目,主产摩托车和汽车凸轮轴。原来的机加科升级为凸轮厂,当时的科长吴良德也升为厂长。原来冷清的衙门,瞬间变成了香馍馍。很多人托关系,想进入车间上班。随着吴科长升级为吴厂长,他的妻子也开始变得高调,从矜矜业业的普通教师,也蜕变为厂长夫人,身价也在旁人的恭维中膨胀。她和李良玉都是教语文,为了赶超李良玉,她一直在穷尽所有能量,终于可以和她持平。随着吴夫人,王正群的膨胀,她也有了足够的资本和李良玉,校长夫人叫板。

    李良玉偏偏又看不惯王正群的阴阳怪气,于是,时不时的讽刺她,往往是指桑骂槐。大概语文老师对于文字都很敏感,王正群终于明白了,也忍无可忍,于是两人针锋相对,开始时是相互诋毁,但王正群明显不是李良玉的对手。每次互怼完了,王正群哭哭啼啼地去向舒校长,李良玉的丈夫诉苦,搞得老舒左右为难,又不敢呵斥妻子,不然,夜里母老虎发威了,有他受的。只好安慰了王正群一阵,大家都很难受地离开学校。

    老舒的特立独行,本就在上层看来有些不听话。加上老婆和厂长夫人吵架,相互抬杠,而且厂长还是新贵,种种不利的传言,种种黑状也告到了各级领导。老舒就像没事人一样,照样我行我素,对于老婆和厂长夫人的吵架,也是不闻不问,仿佛他的世界不与人间接轨。

    虽然李王之争给校园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但没有太影响教育环节,大家该做啥依然做啥。

    张兴强尝试着教学生唱英文歌,产生学习的热情,效果还不错,但可惜不少孩子一时基础差,二是学力太弱,根本没有多余的心智去突破英语,所以,张兴强不免有些郁闷。

    老舒找了张兴强几回,专门就自己的教学感受,和张兴强进行了深刻探讨。

    “你怎么理解教育?”舒校长坐在自己校长专座上,也就是一张磨旧的藤椅上问道。

    “教育就是为社会培养更多合格的劳动者。”张兴强说出心中的答案。

    “那是官方的说辞。用你自己的话怎么说?”老舒轻笑道。

    “我觉得,教育是目前贫寒子弟争取上位的最大途径,也是最便捷的途径。”张兴强也不藏私,坦然道。在老舒面前,他根本就没有丝毫距离感,毕竟一起夹过多回耳朵。

    “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你要知道,不可能所有的孩子都能通过读书出人头地。再说,哪怕考上了大学,甚至读研考博,然后呢,就一定有共公平的机会去发展么?”老舒打开了话头,有些激动。也许他很久没有敞露过心扉。

    “是的,人间的公平,就像牛郎和织女的故事,只能是传说。现实中,人都是自私的,也是心胸尝尝狭隘的,不可能有完全的公平。”张兴强有所感触。

    “那么你记得一句话吧?人在做,天在看。还有句,做人事,听天命。只要对得起良心,哪怕失败了,也是成功,因为你守住了自己的道德。教书,本来就是良心活,多做点,少做点;认真点,马虎点,谁又能分辨得清啊。”老舒眉头紧锁,露出深深的无奈。

    “舒校长,你这几十年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最大的遗憾又是什么?”张兴强问道。

    “最大的收获,应该算是黄老邪的闺女上了清华吧,虽然她只在这念完小学c初中,好歹底子是在这打下的。不过这只是一个事件,只能算作自豪。真正的收获,就是感到良心有愧,有太多的孩子,并没有因为我的教育改变,或者朝着好的方向转变,也可以称作是败笔无数,心里很愧疚。至于最大的遗憾嘛,是不能改变教育法,要是可以把教育作为继续活下去的基本条件,教育的地位才是真的凸显。哎,恐怕没有哪个国家可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