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章 打劫(第1/3页)  宋末征途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天,吃了晚饭,李远准时来到了父亲的书房。

    “你识多少字了?”摆好了文房四宝,启蒙读物,李复准备先了解一下儿子的知识储备。

    虽说还未启蒙,但李远在三岁的时候,李周氏就已经开始教他识字,所以现在的李远已经脱离了文盲的队列,算是个预备读书人了!

    “孩儿也不知道,不过大多数的字都能识得。”李远老实答道。繁体字和后世的简体字本就差不多少,李远其实很早就完成了转化,不过为了减少学业负担,李远还是很谦虚的回答了父亲的话。

    “嗯!那今天我先教你《三字经》吧!”说着,李复就递给儿子一本小册子。

    “你先把第一页读一遍,体会其中的含义,一会给我说说你的认识,不懂的我再给你讲。”李复简单的给儿子布置了任务,之后就自己也拿起一本书看了起来。

    对于这样的教学方式,李远除了佩服也只剩无奈了。他本来还想着听老爹讲的时候可以放松一会,但此刻这算盘算是落空了,也只好垂头丧气的认真读了起来。

    等李远读完了第一页,李复先考校了一番儿子的理解,这才开始讲解了起来。

    短短的几个句子,几十个字,李复却愣是引经据典的讲了大半个时辰才停了下来。直到确认儿子已经掌握了这部分内容,李复这才结束了今天的课程,让李远返回了自己的住所。

    十一月二十九,天气已经愈发的冷了。李远突然就又想起了自家收养的孤儿,这么长时间了,自己也该去看看了。

    几个月来,李家的收养计划似乎有些刹不住车。负责此事的老管家实在有些心善,看到路边的流浪儿就想收,积少成多,不知不觉地居然已经达到了四百之数,把得知情况的李复给吓了一跳,连忙制止了老管家。

    对这老管家,李复倒是没什么苛责,毕竟在李家待了几十年了,毫不夸张的说,连李复都是他看着长大的。所以这些多出来的孩子也只能一并收了。

    只是这样一来,李志留的那些钱财怕是不够养大他们了。唉,事到如今,李复也只得走一步看一步。

    李远跟老爹说了一声此事,李复倒也未曾阻止,只是吩咐儿子多带了些人,其余也就随他去了。其实,这还是李远最近“宅”的实在有些过分了,整天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大家闺秀恐怕也不过如此,李复还真怕他憋出毛病来。

    第二天,李远特意穿了厚厚的一身皮毛装备,由二壮领着,再从李志家的商行里借了几个身手不错的随从,一行人这才浩浩荡荡的出城去了。

    此刻已是初冬,连这空气都有些刺骨,坐在马车上的李远倒是还好,前边赶车的二壮却已经满脸冻红。其余几人也好不到哪里去,一个个都是一边骑马一边还不停的搓手。一路走来,路两旁更是没多少行人,还大都是些到城里卖东西的农户。随着离扬州城越来越远,大路两旁的行人更是几乎见不到了。

    虽然到了这个季节,在外边的人不多也实属正常,但像这样一路行来几乎看不到几个人的情况明显是有些反常。对于这个问题,可就要说到大宋的治安了。

    后世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虽是杜撰的小说,但其内容很多都是在宋朝话本的基础上改编而来,艺术来源于生活,自然也很有一些可信之处。像什么人肉包子铺c动辄杀人越货的悍匪c呼啸山林的山贼c称霸一方的地痞恶霸,这些小说里的人物,在真实的宋朝却不稀奇。

    这原因有很多,却也并不怎么复杂,总结来有那么几点,像人口大增c朝廷对地方的管理薄弱等等。不过有一点原因倒很是特别,那就是大宋的法律太“仁慈”了!不仅是对文官c读书人仁慈,就连对普通百姓也是相当的宽厚。所以说,大宋才是中国古代最讲平等的朝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