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好酒金谷春(第1/2页)  咸丰元年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六月底的一个薄阴天气,气温比前些日子凉爽多了。趁着这个好天气,宗纬带着李来郭c李来城c李南山等人去蓟县城逛逛街,购买日用品。出了山谷,折向西北,也就十几里的道路。进了蓟县城,骤然从山野到闹市,他们东张西望,心中高兴,蓟县是古城,建筑颇有客观之处。

    在老菜市街的一个巷口,他偶然发现一家酿造高粱酒的作坊,酒糟的味道远远就闻得到。他心里一动,前世在学校“古代食品酿造”课题组呆过,知道北京名酒二锅头的酿造法。北地苦寒,人们喜欢喝白酒。本地盛产高粱c杂豆,价格也不高,要是大量酿造品质好的白酒,该会有很大需求。

    他们装作客商,进了这家酒坊,买了50斤上等白酒。这个时代百姓生活困苦,好的白酒是奢侈品,等闲人家买不起。这伙客人出手就买了50斤,让老板喜出望外。宗纬提出要参观酒的酿造过程。老板看见这几个大客商上门,心中高兴,陪着他们到处看看,还细细地介绍酿造过程。宗纬看的心有些凉,某些穿越书误人不浅,说什么掐头去尾就会酿成好酒赚大钱,原来人家二锅头的工艺这个时候已经有了,并不是什么大秘密。

    金朝将北京定为中都,开始用蒸酒器酿制烧酒。在蒸酒时用作冷却器是锡锅,因为第一锅和第三锅冷却的酒含有多种低沸点和沸点的物质成分,口感苦涩,不够醇厚。清康熙十九年,“源升号”酒坊的酿酒技师赵存仁等三兄弟为纯净烧酒质量,进行了工艺改革:在蒸酒时,将用作冷却器的天锅内第一次放入凉水冷却而流出的酒称为“酒头”,第三次换入锡锅里的凉水冷却流出的酒称为“酒尾”,提出做其它处理,只取第二次换入锡锅里的凉水冷却流出的酒,口味最为香醇,称为“二雷子”。改良一下,就能生产二锅头了。

    这家酒坊已经能够运用这种工艺,就细看之下,这工艺却还不完善,工艺不稳定,不能与后世酒厂相比较。细细品酒,这滋味与后世的二锅头比也差了很多。

    宗纬心中有了主意,要酿造这个时代最好的白酒,好好赚上一笔。他出了酒坊,直奔菜市场,购买了一些酿酒工具和红高粱c豌豆等杂粮,用牛车拉回山谷。

    没有师傅可用,他故伎重施,命李来郭当晚追到那家酒坊的伙计家里,挖了两个酒坊的伙计,每人每年10两银子的工钱,签订十年的契约。这待遇很丰厚,这两个伙计名叫查奎c查星,是堂兄弟,没有丝毫的犹豫,连换洗衣服都没有拿,就跟着走了。

    这两伙计都是在酒坊做粗活的,看样子老老实实,不过要靠他们酿酒恐怕很难。他们的老板听说那个年幼无知的石少爷重金挖这两伙计去酿酒,笑的肚子疼。

    宗纬却很满意,他要的就是做粗活的助手,具体的工艺他自己知道。他使用上好的红高粱和豌豆等做原料,以麸曲和酵母为糖化发酵剂,采用传统的“老五甑”工艺,经原料清蒸c辅料清蒸,低温入池,适当发醇,

    关键的步骤是采用锡鏊在蒸酒时用作冷却器,老师傅们也叫做天锅。锡鏊的形状似敞口圆形c二十公分以下,45度角向圆心倾斜,收缩至锥尖,类似鼓鏊,故名,内盛冷水。原理为:当酒醅加热汽徐徐上升,遇之骤冷,变为露酒,沿锡熬外壁滴淌汇入下面承露盘,通过连接承露盘之锡管,如线泉般流出,淌突至蒸馏锅外藤条酒篓子。因天锅容积有限,炉火不宜大,缓火蒸馏,并不断搅拌天锅盛水,控制流酒温度。

    宗纬将高粱c豌豆等烧酒的原料按一定的比例经过粉碎后加水,蒸熟,再加入酵母,搅拌均匀后入窖发酵。

    大热的天酿酒,那可不是一般的辛苦。师傅们在酒坊汗出如浆,宗纬时不时地过去指点一番。大热的天,查家兄弟汗出如浆,很是辛苦。宗纬从工坊这边调了几个少年过来帮忙。

    好不容易出酒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