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十三章 旁观者清(第2/3页)  一骑绝尘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道:“大人的事,自然有大人自己处理。小孩子问那么多做什么,管好你自己的事情。”

    得,封建家长的老毛病。

    其实他不说林明也知道,上一世这个阶段林常青被上面频繁安排往基层跑。老局长退居二线,他这个管事的常务副局被安排得慢慢远离权力中心。政治嗅觉比较敏锐的林常青觉得可能要出事,这段时间一直在思索这个问题。

    林常青在80年代是名牌大学毕业,学历资本比较厚,但政治背景就差了很多。一不跑官二不送礼,全靠一些有背景的同学和老朋友帮忙扶持一二,兢兢业业地走到了今天这个地步。

    说句实话,林常青也不迂腐,也不是脑子不开化的人。也希望找个队伍靠一靠,站个边,获得上面的一些支持,有一个更好的抱负。

    可惜运气还是差了一些,在统计局这种衙门,你又不送礼不跑官,不经常在上面领导面前出现,领导怎么知道你这个人有能力,怎么知道你这个人心里怎么想的?领导们需要良将和心腹,心腹是用来提拔的,而良将是需要你的时候,才会用到的。即便你很有能力,但官场上就是这样,领导对你不知根知底,哪里敢放心用你?到时候把你提拔上来,反咬领导一口怎么办?所以这些年哪怕林常青在统计局干出了一些成绩,要论到升迁,还是要讲究一点机遇。

    正处到正厅是一个很大的坎,林常青37岁到正处,这得益于他雄厚的学历资本。但到45岁前没升到正厅,那基本仕途无望,还有可能受到打压,慢慢被排挤出权力中心,等到50-60岁,混到副厅待遇退休养老,已经是最好的结局。

    也许有人说,既然林家是住在中高级官员扎堆的家属院里,为什么不就地想办法巴结一些高官,经常东家里短地逛逛,在他们面前溜达溜达,露露脸,为自己的升迁添加砖瓦?

    其实问这个问题的人,得知道一件事情。这种家属院是特殊时代的产物,早在80-90年代,各个部门自己就已经开始修家属院,住在这里的,都是在部门家属院没有分到房子的。还有像周运凯这种,家属院正在翻新,没办法入住的家庭。像省公安厅,早些年的家属院破破烂烂的,现在不仅要将整个公安厅全部拆掉重建,家属院也得重新建设。而那段时候周父还没当上厅长,被下放到基层镀金锻炼,因为这套房子分配得早,而省厅家属楼正在翻新,就一直住这里。

    所以住在这里的高官,其实非常少。都是有特殊情况的,这些人基本不会和院子里的中低级官员打交道,等到部门的家属院翻新,很快就会搬出去。硬要说的话,甚至林常青,已经算是这个院子里层次比较高的官员。

    别人不找他活动,就已经很不错了。更别说林常青还找别人去活动关系,像黄安文的老爸,教育厅副厅干部,早些年在这里同样分配了房子,但现在本人却不住在这里,而是在河西教育厅干部楼。

    只是黄安文在一中读书,这里离一中近,黄安文的老妈就住在这里,方便孩子上学。如黄家这样的情况,在这个院子不是少数,因此如果想在这里找关系,其实是想多了一点。

    想到老爸今年年底就要被排出权力中心,给一位省厅领导的秘书让位,林明心里还是感叹了一下。老爸的性格在官场上混,其实是可以混得开的。但时运就是差了一点,遇不到贵人相助,靠自己的能力爬到正处的位置,已经是祖宗积德,要想更进一步,显然是难度太大。在他看来,还不如早一点退下来,赶一赶这两年官员下海的热潮,辞职经商。说不定靠着以前的人脉,加上今年明年建材市场的好时候,比上一世还混得好一点,让家里早点富裕起来。

    不过上一世哪怕今年年底,老局长退位后,上头直接空降下来一位新局长,老爸还是想不开要继续在官场里面和他斗一斗法。苦苦撑了两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