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卷,重活零二 第七十二章 教育现状(第2/3页)  一骑绝尘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努力创造自己的明天。等自己成了老板,就让那些大学生给自己打工,告诉他们人生的意义不止是那么简单。

    这似乎成了一种社会常态,特别是到了后来。大学生不如狗,研究生满地走的年代。教育机制和无用论,愈演愈烈,络上,随处可见这样的帖子。

    铺天盖地,如潮水一般。

    也有人反驳说是为了找一份好工作,为日后买车买房做铺垫,摆脱家庭贫困的困扰。但无论是现在还是未来,都有无数的例子可以证明,学历文凭并不是获得财富的唯一标准。8090年代下海经商的大部分人,很多连小学都没有毕业。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遇见一些暴发户大老板,凭的是胆大心细,抓住商机靠自己双手富裕起来。也没见谁不,就一定得穷一辈子。就好像林明身边就有很多这样的例子,他的大舅方俊雄,就读过小学二年级,照样身家千万。

    反而很多出来的人,碌碌无为地过了一辈子。没有任何作为,甚至到死的时候,住的还是单位分配的房子,留不下什么遗产给子孙后代。林明后世大学有个兄弟的父亲,80年代的专科生,当了一辈子大学老师,就是这样的结局。

    所以这不是在后世互联上面能看到的故事,其实每个人周边就有很多现实例子,林明前世在学校成绩不是最顶尖,但出来后凭借自己,也还是混得比一些学历更高的同学好,甚至月收入差距非常大。

    这世上太多各种各样的事迹,让后世的人们越来越觉得应试教育机制实在有问题。逐渐将妖魔化,甚至很多家庭开始思考如何培养孩子的兴趣,私下开设家庭课堂,从而让他们摆脱应试教育,让自己选择自己的人生。不得不说,这似乎是一个社会进阶的过程,就如西方那种兴趣教育一样,充满了新式教育意义。但这只是少数部分,精英教育的基础,就在于自身温饱之余拥有一定财力。如果连温饱都解决不了,也就谈不上再来玩什么兴趣教育和精英教育的问题。

    原来社会风气对学历文凭要求很高,好的大学文凭成为紧俏货,愈发的显得的重要性。使得人们将视为鲤鱼跃龙门的唯一途径,十年苦读,看得很重。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十多年后,人们逐渐发现好的并不一定具备好的能力。典型的例子在林明当年出身编导班,班里有的同学摄像技术好,有的同学有后期制作的才能。还有的干脆混了四年,在吧打了四年游戏,什么都没学会。

    所以在林明看来,学习的重要性与否,其实在于你是否真的要去学某项技能,然后利用这项技能成为你生存的根本,上进的阶梯,而非一定要待在课堂和书本上学习数理化,死记硬背不通变化。

    这也是他不批判韩寒式现象的原因。

    然而。

    他不批判,也并不代表去支持。

    因为那些双手握在键盘上,天天批判应试教育的人们,永远离不开电脑亲身跑到农村里去看看社会的现实和当代的现状。

    在2002年,我们国家还处于一个努力建设经济,为人民奔向小康生活的发展阶段。国内的贫困人口有2800万,可能有的人还觉得很惊奇,原来我们国家的贫困人口这么少,亿只有2800万,说明我们国家的脱贫工作做得很好嘛。

    可如果大家去查一查贫困人口的意思,就不会这么想了。贫困人口的意思,就是吃不起饭,读不起书,看不起病,每天挣扎在温饱线上的那些人们。简而言之,是连饭都吃不起,衣服都没两件的,才叫贫困人口!

    这些人,别说,连下一顿都没有着落,就更不用考虑教育的问题。

    除此之外。

    再来看看农村人口比例,2002年,农村人口有8亿多,占全国人口64,平均收入是年2476元,也就是说一个月大概在200元左右。勉强能解决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