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卷,重活零二 第六十八章 吕承儒(第1/3页)  一骑绝尘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今天是周日,林明被苏文琪缠得没办法,就在吉王府外的阅读餐厅,点了饮料和小吃,两个人开始了讨论。

    餐厅很幽静,摆满了植物,两个人在一个偏僻的角落面对面坐着。

    林明见苏文琪手上拿了很多世界名著过来,笑道:“现在再来看书的话,也不尽用。不过多看书,陶冶一下情操还是可以的。我教你写文章的系统办法,你看一些大师的著作,加以理解,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就能写出好文章来。”

    苏文琪将手里的书本摆在桌案上,直截了当道:“我们从哪里开始?”

    林明想了想,说:“你要写,就要了解的三要素,人物c情节c环境。其中人物和情节相辅相成,环境其次。因为人物和情节是推动主要剧情的唯一条件,是整个故事的中心轴,再好的环境描写,写得天花乱坠让人身临其境,人物和情节比较枯燥和空洞,那么这个故事就没有什么意义。”

    苏文琪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说:“有具体的说明吗?”

    林明道:“今年语文第二册节选了沈从文先生的边城,你应该学了吧。就说一说边城,可惜没带语文书来,只记得大概内容,便浅要分析一下人物和情节。”

    “先说一下主人公翠翠,沈先生写边城的时候,正是社会动荡不安,时代晦暗不明的时候。虽然当时的社会环境不是很理想,但当时很多有思想的文人,毅然用笔来唤起国人的良知和热血。鲁迅先生就是很好的例子。所以沈先生在写边城的时候,自然而然就加注了这样的情感。将主人公翠翠描绘成一个天真无邪,纯真善良的少女形象。这个形象的来源在我看来,是沈先生向往的优美人性与人生的化身与极致。象征着人性的纯真与美好,抒发了人们善良的一面。”

    “鲁迅先生用阿正传,将当时封建,保守,庸俗,,麻木无知的病态社会展露的淋漓尽致。而沈从文先生则用优美的文笔和淳朴民风来唤醒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翠翠这个人物,就是人们内心善面的代表。”

    “所以沈先生下笔,就已经将翠翠的人物性格来开始催动情节变化。利用翠翠,代表了劳苦大众朴实无华的性格特点,再来加以描述。我们说性格决定命运,一本主人公的性格塑造,尤为重要。”

    “因此你在写的时候,第一要素,就是先把的人物性格做出来,然后才能让人物来推动后面的情节发展。这是最重要的一点。”

    林明浅析了边城中几个人物的主要特点以及他们在文中的作用,来侧面反映人物性格给文章带来的变化和情节的推动。这就是人物在一篇中的重要地位。

    不仅是情节在带动人物,更重要的是人物在推动情节的发展。

    如果将一篇形容成树,那么情节是故事的主干,人物就一定是故事的根须。有根,才能长出参天大树。

    苏文琪听得津津有味,这些不像语文老师一样会跟你分析人物性格和文章内容来反映作者要表达的东西,毕竟枯燥乏味。林明是通过分析人物,来告诉一本该怎么去写,告诉她,应该怎样利用人物,进行情节的带动和推续。

    前者是课本上要求了解和背的东西,讲述时代背景,反映社会现状与作者传达的精神。后者则完完全全是写作的知识,手把手告诉你怎么去写一个人,然后他的性格发生怎样转变,从而造成人物结局喜剧或者悲剧。

    其实不仅是,戏剧c电影c散文c影视的结构都差不多,情节一般分为开端c发展cc结局四部分。也有些开端就给你来一段的,故意制造悬念,不过大体万变不离其宗,都是这个套路。

    将人物对情节发展的重要性叙述之后,林明才道:“所以要想写,就得先想好人物,你要写什么样的故事,有一些什么样的人,然后根据这些人的性格特点,故事会怎么发生,这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