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书,家国天下不若昭云情缘,“ 第一章、本是好姻缘奈何两相负”(第1/3页)  春归暖阳犹如旧梦爱巢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若是明峰觉得孤寂能否再来一生,若是轮回可以更替能否少了些许冤魂。就是在乍暖寒春的枝头上,带着生命的启示,消声匿迹在世俗的人烟里。

    大明皇宫里昼夜题名金科玉律,多少少年郎将赤胆忠心,唯有宫廷苍白,方知在深海浮萍中,沉睡了太多过往的故事。

    京都的街道尚且繁华,各类人物争相路过,有杂耍班在街头卖艺,更有胭脂水粉铺子挂着逢人便笑的招牌。有家百年老字号的当铺。上面写着“陈记典当行”要说这当铺,可是有些年头了,据说当铺的东家当年可是王公贵族,不过那是上一代的事情了。

    要说这京都最是繁华笙歌,莫过于“烟雨楼”和“桂斋坊”。“烟雨楼”是地地道道的烟尘之地,可这“桂斋坊”可就大大不同了。虽说两座楼阁相距甚近,但是真可谓一个是靡靡之音,一个是风清高洁。这些辞藻自然不过是酸腐文人留下的真知酌句,具体如何,倒不如来看两座阁楼里的当家人给自己的价位。

    “烟雨楼”正如它的名字一般,烟雨佳人,俏丽而楚,楼阁艳舞,妩媚多娇。“烟雨楼”可谓是风华绝代,韵味不减。主人名字叫做“花玉楼”为人处世更是信手拈来,也是,在风月场所若是没有几分伎俩,如何能撑得起窑子场。“花玉楼”这个人满心满眼都是金银珠宝,若是谈及良知善心,那在她这则不复存在。楼里有一个头牌,据说是官家小姐,因着家道中落不得已逼良为娼。要说这楼里唯一的人性之道,便是谁要是有本事卖艺留住恩客,她则不用卖身接客。这头牌不仅自己不用接客,就连她身边的几个梅兰竹菊几个丫鬟,也是贞洁之身。

    再说这“桂斋坊”却是文人雅士学习乐器交流才艺之所,楼主是十一王爷。要说这京都还有一件趣事,那就是王朝里的十一王爷,号“荀乐居士”名刘治昭。当年在宫内深得皇上皇后宠爱,后来不知为何本是富贵荣华都有,却在十年前因着一件荒唐事,被皇帝罢了封号,更为严重的是贬为庶民。

    那时候烟雨楼的老板还不是花玉楼,桂斋坊的楼主也不是刘治昭。自从刘治昭成为庶民以后,整日便只是沉沦在这桂斋坊,这一留便是十年。那时刘治昭是二十岁,听说有一位官家女子被赐婚与他,两人自小便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怎奈本该在十七岁迎娶那女子,得来的是皇帝要诛九族与那名女子全家。刘治昭从此消失三年,三年之后听小人闻说他被贬为庶民。

    算起来刘治昭今年也该到而立之年。有人说他是哀莫大于心死,所以宁愿做“桂斋坊”的阁主,也不愿娶妻纳妾,又或者说是刘治昭是一个痴情之人,忘不了青梅竹马。刘治昭还是少年时,就有文人墨客夸赞当今十一爷玉树临风,面若蛟龙,好比是仙人下凡,英气逼人。

    此时“桂斋坊”楼里,有一间房,主人站在窗前,看着楼下的街道,又或者抬眼对视街旁的一座楼宇。时而忧伤时而欢快,就连是上好的画师,也很难能捕捉得到这惟妙惟肖的表情变化。上好的烟雾呈上仙人之趣,千年回首不过是一人足迹。迂回之所容纳万千,怎敌得过面如黄莺,心如歌喉。等闲怕是生死名,留得岁月不知情。佳人已故黄阁中,君子恐是难为首。刘治昭此时不知是在望着一扇窗,还是等着窗前的人与他对望,总之隔着朦胧似幻的街道,仿佛是隔了千万道沟壑。

    夜晚有一笙歌曳舞的场所,每每到此时,总会有许多达官贵人,或者是风流子弟,光顾“烟雨楼”。对此,刘治昭仿佛是听惯了这些艳词浪语,灵心静物。此时“烟雨楼”门庭若市,刘治昭领着一个小厮站在“烟雨楼”门前,呆愣稍许。身旁的刘武说到:

    “公子还是快些去后院吧!不然带着的点心会凉。”

    刘治昭听后,眼角微微眯着说:“阿武你说这次她会答应我吗?”

    刘武此时头低下,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