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章:笙时歌(第1/2页)  山海笙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1

    “霸王去,而沛公之后至此,倒是有趣。”姑娘言罢,于门庭处同后主相视一笑。

    无尽海岸,有一舟而悬之。少顷,于舟上下一人。此人现后,江上诸波忽平。此人相貌甚平,眉间却存一将相之风,挥手间,袍间龙气烈烈作响。

    公元前203年,帝星坠于长安,同年,沛公封霸王旧将英布为淮南王,次年末,霸王兵败垓下,自刎于乌江。

    高祖十一年春,即公元前196年,已破陈豨军,定代地,立子恒为代王,都中都。时高祖子恒有总角之年。此后子恒于代地十五年有余而为得高祖之赏识,实乃为人所叹。

    高祖十二年,沛公崩,享年六十二岁,次年,汉惠帝刘盈继位,其母吕氏临朝摄政,史称吕后,刘氏王朝由此进入风雨之期。

    汉高后八年,吕后逝,诸吕吕产等欲为乱,以危刘氏,大臣共诛之,谋召立代王。同年,代王入京,称帝,史称汉文帝,刘氏得保全。

    2

    有山林于岸上,公子至而山林静;有水瀑于岸上,公子至而水瀑缓;有猛禽于岸上,公子至而猛禽乐;有人于岸上,公子至而人俯首。

    “不知代王至此何意?”姑娘视着眼前公子,眉眼一弯。

    “世间有无尽,海中存一岸,岸上有一舍,入舍可解百忧百惑。”

    “帝王将相亦存忧惑?”

    “帝王将相亦存忧惑。”公子诚然如此。

    “犹忆代王生时,于封地以文救民于灾荒之中,以身作则,为人所歌所赞,于复杂乱世中成一清流。高后乱世终,沛公旧部以‘代王善,贤圣仁孝,闻於天下’为由迎代王入宫,称帝。代王以德服人,性善,民尝颂之。以常年伏案而唤汉之兴隆,以文人之风唤众臣敬首。如此观之,公子有何愁憾事?”

    “非也。”

    3

    “抚国安帮,此乃吾之道义也;贤仁孝德,此乃吾之身与心而使然也。余犹忆丞相一众于渭桥迎时,置厚望与吾。甚,太尉跪以天子玺符予我,此番厚望,吾不得负之。”

    “再言帝时,吾观民之生,甚难矣,伏案以为生民乐,此乃君王之责也,若是不负,则身前身后毁于一旦,否也。”公子俯首叹之。

    帝王路漫漫。闹不得,吵不得,怒不得,恨不得,泣不得,懒不得,须四顾,须文雅,须性善,须大德,须仁之,须美完,此乃世人心之美君王也。

    自由若于身,吾以飞禽作姿,翔于世道;以走兽作姿,驰于苍穹;以游鱼作姿,浮于山河。惜帝之枷锁于身,令吾行做不得。

    4

    代王幼时,尝得生母伴其左右。问得生父时,其母哑然,半晌,失声而泣。

    “吾之生父,汉之高祖,揽帝王山河图于掌,擒万才子英雄于手。笑有山河作伴,恨有万雷贯耳。抖一袖,世人俯首而敬;喝一言,山河苍穹而震。反观吾母,置代地与吾数年,未见生父一面。吾疑而问之,尝以泪洗面。”公子叹之,天穹以雷与雨以应之,抚之身而未沾衣袍。

    “其乐哉,数人乐而少人忧,且高祖多红颜相随,此为吾母哀之因矣。”

    “自吾忆时,吾之生父,汉之高祖,世人颂之,万人心之英雄,吾仅见得寥寥数次。”言罢,天穹以暴雨应之。

    “自后,世人颂吾之贤仁孝德,却不知吾性僻孤。以吾之过而究,如此而已。”

    “人前一面,人后一面,世人皆如此。”

    5

    “不知,公子之憾为何?”姑娘抚一抚青丝,言道。

    “吾此生憾事”

    民以吾为之平乱世c惠民策而颂赞,众卿以吾为之安天下c献国策而称吾为贤帝。世人皆歌皆赞c皆颂皆叹吾之贤才,一时功名皆于孤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