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十三章 惊变(第1/2页)  覆华年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八月初五,苏铭奉旨巡视两湖一带。

    太后只得把赐婚的事暂且压下,苏家只苏桐一女子在京,万没有让人自己领旨准备婚事的道理。

    初十,大朝会上有人弹劾忻州守将严守则勾结北狄,卖国求荣。

    朝中百官哗然,议论纷纷,混乱不已。官家震怒,命人即刻拿严守则回京详审,由刑部、大理寺共同主审。

    十五中秋佳节之日,北狄元宁王孛日帖赤那再率十万大军入侵忻州,严守则不战而降。忻州一夜间沦陷,还有附近的数县尽皆落入北狄人手中。

    北狄军趁势火速南下,猛攻并州。

    并州只有三万驻军,仗着坚固的城防勉强支撑了数日。

    消息传到汴京,朝野震动。并州离汴京只有上千里路,而且并州之后,只有潞州有几万军队镇守,其他无城可守。一旦并州落入北狄人手中,京城危矣。

    官家当即下令真定、延州守军即刻驰援并州。

    但这般一来,真定、延州势必防卫空虚,若是北狄趁机三线夹击……然而,不守住并州,汴京的门户大开,大江危在旦夕。

    风雨欲来,京里形势一下子紧张起来,再不是往日的歌舞升平。

    就在这当口,御史台夏御史再次弹劾兵部尚书王之堂与北狄人来往甚密,并多次经由其女婿严守则之手出卖朝廷机密,铸成大祸。

    一石激起千层浪。

    朝中有不少官员表示怀疑,王大人乃官家母舅,太后嫡亲兄长,位高权重,私通北狄人于他而言无任何好处。

    当然,也有部分官员认为王大人野心勃勃,区区尚书之位根本满足不了他……

    官家怒斥夏御史诬陷朝廷高官,其心可诛。

    然而,夏御史居然拿出了重要的物证。一封王大人写给女婿严守则的亲笔信,信里写到要他劝北狄人千万别轻举妄动,只要小耿将军一日在真定,他们一日占不到什么便宜。

    信是去岁北狄围攻真定河间时写的。

    此信一出,满朝无人敢吭声。联想到当日北狄退兵后,是王尚书建议把小耿将军调去川中平叛的,着实诡异至极。

    王尚书连连喊冤,称自己被奸人诬陷,这根本不是他写的信。

    夏御史冷冷一笑,将信上呈官家。官家几乎每日都能看到王尚书的笔迹,自然一眼就能认出来,勃然变色。随后,不少文武官员都看了信,字迹果然与王大人无异。

    王尚书的女婿叛降北狄已是板上钉钉的事,两相一映照……

    官家既痛且恨,下令王大人先回府反省,不准踏出尚书府一步。又命御林军包围王府,任何人无旨不得擅自出入。

    事情前后发生得实在突然,京里一下子人心惶惶。

    ……………………

    院子里,一株高大的桐树被风吹得沙沙作响,有些桐叶已经开始泛黄脱落。风大时,黄叶漫天飞舞,使得原本安静的院子更添了几分萧条寂然的味道。

    “庭初,王之堂被关禁闭了。”许三郎匆匆跑进来,声音不高,却满是压抑的兴奋。

    几个月了,他们一步步小心翼翼走过来,总算看到了一点点胜利的曙光。

    谢晗望着窗外阴阴的天,兴致不是很高的样子:“我已知晓。多亏了韦氏,才能拿到那封信,可惜……”

    许三郎跟着点头轻叹:“一弱女子尚能如此,我们不及她啊。你说,王之堂究竟有没有通敌卖国?”

    以他们手里的消息,及那封信模棱两可的叙述,可以断定王之堂与北狄人暗中有来往。

    不过,要说他勾结北狄出卖大江,真的是……不可思议。

    “究竟如何,我亦不知,或许只有王大人自己心里清楚了。京城的防卫,此番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