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80章:圈套(第3/5页)  军阀治世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换上步枪和步兵炮,在拿几挺机枪就行了,其他都不需要了,因此也不需要什么投入。

    赵岩确定了编制和海外殖民地的兵力部署,下面就开始狂拍电报,到处抽调部队回山东换装,军官回登莱军事大学进修。

    一方面往山东调人,一方面往前线运输装备。往先前运输最多的就是机枪,在据点架上两挺机枪,绝对是固若金汤。

    ……就在双方积极备战的时候,朝鲜——沈阳——京师——山东——山西——浦口等铁路线相继完工。

    朝鲜和辽东的粮食只需两天就能运到南京,线路开通后,朝鲜和辽东的粮食一运入关内,粮价上涨的风波正式停息,而秋收就快到了。

    在查封了二十三家粮行后,济民粮行的储备可谓是无比充足,不过随着秋收的来临,济民粮行还是加大了粮食储备。

    这时彻查也已经结束,除了两处粮仓的粮食被挪用了部分外,其他粮仓的粮食储备与上报的数量相吻合。

    至于挪用粮仓粮食的人,下场可想而知了。对于贪污犯的处置向来都是极为严厉的,剥皮是必然程序。

    粮食是重点储备的物资,每年进仓、出仓,也不是太麻烦的事情,山东的粮食战略储备是足够的,不过这些粮食储备是为了应付作战,很少调出赈济灾区,赈济灾区还是靠济民粮行在各地的储备。

    因此赵岩绝对加大战略储备,而战略储备的方式就是在各省皆设立大型粮库,上以省级为单位,下以州县为单位,分别储备粮食。而粮库平时不归地方官管理,而是直接归中央政斧管理。

    今年秋收时东北地区的粮食产量已经增多了许多,其粮食输出总量已经超过了往年没有进行改革的山东。

    但东北和朝鲜的种粮面积却是只占了十分之一不到。

    这主要是因为东北、朝鲜地区土地狂多,一户人家三百亩地,又没有足够的劳动力的情况下,不是很多人愿意去种植小麦和水稻。

    更多的人还是在发展养殖业,地里种的都是苜蓿和玉米。不过并不是谁都舍得把整株玉米拿去青贮,收割前都会把玉米拔下来。实际上青贮饲料就是一分钱一分货,整株玉米进行青贮,饲养效果更好,但很多人并不这么认为,好好的玉米被牲口吃了多可惜。

    如此一来,辽东的粮食产量就非常可观了,主要是以玉米为主。玉米是一种廉价的粮食,主要用于养殖业。

    不过玉米也是许多落后国家的食物。

    当前在粮食战略储备的情况下,东北和朝鲜的玉米都运到了关内,分散到各地储存了起来。

    在赵岩大搞军事改革,以及粮食储备的时候,秋收也在慢慢临近,山东政斧暂时停止了对江南地区的蚕食。

    各地宗师王孙,乌衣子弟,官绅士子在决战即将到来的之际,纷纷前往畿辅地区——真定府!

    此次决战之地在真定府以南的封龙山,谁都不知道这是赵岩下的阴招,以为京营在这场决战中必胜,不由一个个欢欣鼓舞。

    相比之下,山东地区的气氛不是那么热烈了,百姓对此十分担忧。万一输了,好曰子也就到头了。

    还有什么地方比的上山东政斧治理下的地区好?

    若是东南地区还好,那里本就是富庶之地,官员花钱买到官位,只要收上定额赋税即可,就算是私派,平摊下去的话,每户人家也大多可以活。

    而西北地区就惨了,本就不是富庶之地,朱元璋定下的定额没有太多的增长,而地方官员到任后,不仅要把买官的本钱收回来,而且还要赚上一笔,因此私派下去,简直就是不让人活。

    大明的流贼之所以爆发,也绝非偶然。

    明庭收税是用三包九赔的制度,这户人家跑了,拿了甲里一起赔,甲里全跑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