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五十二章:组阁前奏(第3/4页)  军阀治世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变质是肯定的。

    但东林党内依旧有一批人,传承了之前的思想。赵岩此番限制君主特权,并提出二十年内推广普选,让每个大明百姓皆有选举辅臣之权,已经是与他们的思想完全一致了。

    ……八月二十一,京城内恢复了以往的喧嚣,甚至更为喧嚣。

    人们在酒楼里大肆谈论着此番立宪之法,而文武官员更是互相奔走商议,商量立党之事。书信也从京城一封一封的发了出去。

    与此同时,赵岩让崇祯发的几封圣旨,以及罪已诏皆以发往各地。

    山东百姓看到罪已诏一书,全省欢腾。赵岩攻克京师,让皇帝低头认错,山东子弟兵的血没有白流。

    其余各省纷纷愕然,朝中巨变,他们已经陆续收到了消息,然而接踵而至的却是崇祯的罪已诏。

    于是各省连忙将查禁的《大明曰报》、济民客栈的财物归还,这些东西归还了之后,各省便开始观望风向。

    不久,马上传来了消息。

    赵岩要重组内阁,内阁分阁员100名,各地官员可自组党派,参与内阁选举。这与崇祯致力打压党派不同,赵岩则将党派公开。

    党派这东西,自是堵不如疏,人类本身就是群居的,都有抱团的天姓,因为抱团力量大,如果说那么几个人不抱团还有可能,若要求所有人都不抱团,那无疑是痴人说梦。

    而削籍还乡的钱谦益,此番亦接到了东林党的信件。

    钱谦益敏锐的感觉到,这是一个机会。

    温体仁倒台,崇祯亦处于半倒台的状态,虽然崇祯还有军权,然而谁都看得出来,军事上朝廷并无优势。

    但朝廷也并非完全没有翻盘的机会,双方此时都有机会,这让那些想下筹码的人举棋不定。

    既然赵岩让人组建党派,那他作为东林党领袖,复出也就是名正言顺之事了。

    于是钱谦益接到信件,立即马不停蹄的坐上了赶往京师的马车,心中澎湃不已,认为自己复出的时机已经到来。

    朱大典和颜继祖二人起身时间则更早,朱大典对于赵岩起兵清君侧,先是吓出了一身冷汗,此番赵岩以立胜局,朱大典才安心下来。

    作为赵岩最铁的盟友,赵岩若当了皇帝,自然少不了他的好处,只是若败了,他也难逃被清洗的命运。

    颜继祖与朱大典的想法也是十分的相似,他们都没想到,赵岩敢在辽东和朝鲜和满清大打了几仗,又西征流贼几个月,竟还敢在‘兵马疲惫’的情况下起兵清君侧。

    不过朝廷像吃枪药一样,突然疯狂打压赵岩的势力,也十分的不正常。

    两方都不冷静的情况下,造成这样的冲突,即是意料之外,也是情理之中。好在赵岩胜了,而崇祯败了。

    赵全在山东全权调度,当然,以他的能力,在军政方面并不如何在行,主要还是由留守山东的参谋人员协助。

    赵全的作用,就是在赵岩不在山东时,半他看着各部门的人,不至造成权力真空,被人钻了控制。

    驻扎在龙口的三万乡勇,在赵全的指挥下,登上了船只,朝京师增援而去。赵全怕赵岩在京师出意外,还将军器局制造出的一万把新式火枪发了下去,并让新兵营的教官将这三万乡勇编成三个营及有个预备队。

    每个营三千名火枪兵,长枪兵六千人,预备队火枪兵一千人,长枪兵两千人。这些乡勇在颍州受过训练,平时没少打枪,列队亦不是问题,再加上跟着赵岩在中原剿了几个月的流贼,行军布阵更不是问题,最大的问题还是火枪兵的射速问题,不过新式火枪的射程比较远,射速再低一些也还能接受,最重要的还是有了远程打击手段。

    跟随船队进京的还有上百名精心挑选的吏员,这些吏员都是贫寒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