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33章 接手大明不是最急切的工作(第1/4页)  时空之门1619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161年一月里的一天,坐了两天两夜船的复兴党石柱人民公社党委书记马祥麟,在清晨抵达了武昌码头。【】

    从165年到现在,马祥麟几乎每年都要到武昌好多次。光是参加会议他就要至少每两三个月来一次。

    不过频繁的来到目前复兴党中央所在地的武昌,并没有给马祥麟任何的厌烦感。因为不管他到武昌来了多少次,他都能明确的感受到武昌城正在发生着剧烈而又快速的变化。用日新月异来形容武昌城,绝对是非常的恰当的。

    下了船,马祥麟就乘坐着武昌码头到武昌市区的市内火车往武昌市区赶。

    新的武昌市比过去大明时代的武昌府城扩大了五六倍的规模。想要从码头到复兴党中央办公地,现在做四轮马车都有些慢了。好在两年前,复兴党武昌市委市政府就建立了市内的轨道交通。即使轰鸣的蒸汽机车给城市带来了不的噪音和空气污染,但是对于这个时代的人来说,这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虽然目前设置在大冶的复兴党第九钢铁厂的钢铁年产量已经超过四十万吨了。但是对于复兴党来说,仍然只有钢铁不够的问题,不存在钢铁剩余的问题。光是湖北根据地鲁东根据地和辽南根据地正在大规模上马的铁路建设工程,就能把复兴党直属的十七家平均年产量十五万吨的钢铁厂的产能吃的干干净净。

    所以即使是复兴党的党政军最高机构的办公楼,也不过是竹筋混凝土的构造。和那些砖混结构的居民楼一样,这样的构造使得复兴党中央机关的办公楼,也都只有三层高。只不过因为现在的土地资源不是那么紧缺,才使得复兴党中央机关的办公楼比一般的居民楼更宽更长,占地面积更大而已。

    说起竹筋混凝土来,这项技术可不仅仅是用在房屋建设上的。目前在复兴党的市政建设中,这种混凝土也是被广泛的用来铺设水泥地面的。

    钢筋混凝土用不起,竹筋混凝土总还是用的起的。除了王书辉对于这种充满了豆腐渣工程味道的建设工程心中非常不满以外,复兴党的那些出身农业社会的党员们,大部分都没有什么别的想法。

    在他们看来,虽然复兴党已经能够使用工业化的手段以每年百万吨的规模生产钢铁了,但是一切钢铁制品对于他们来说,其实还是非常奢侈的东西。

    在王书辉看来经过七八年建设仍旧非常“穷矮搓”,充满了泥土的芬芳的武昌城,对于马祥麟来说,那就是伟大而又壮观的现代化城市。就以复兴党中央机关的办公楼来说吧,虽然三层的红砖红瓦起脊结构的楼房在石柱人民公社也是很常见的了,但是中央机关办公楼的规模配上办公楼前那“巨大”的广场,仍旧是非常的令人敬畏的。

    特别是刚刚建成不久的复兴党中央机关的无线电发射塔。这种不到三十米高,在王书辉年幼的时候曾经遍布东北老工业城市的各个区县的机关单位的无线电发射塔,在马祥麟这个纯粹的农业社会土怂眼中,那就是个实实在在的神迹。

    全钢铁结构,布满了铆钉和钢梁的二十几米的镂空铁塔,在这个时代里确实算得上是个伟大的工程了。

    和在枝江县时一样,王书辉的办公地点仍旧是一座两层楼。楼的一楼是他的办公室,二楼是他的起居室。只不过和过去不同,想要见到王书辉不再那么简单和方便了。即使像马祥麟这样提前挂了号的,也在楼外的接待处等了两个来时才轮到他和王书辉见面。

    马祥麟虽然是王书辉的弟子,但是和那些不再长期呆在王书辉身边的学生一样,他也是和王书辉很长时间才能见上一面的。马祥麟有一种比较奇特的感觉,那就是无论什么时候见到王书辉,王书辉总好像变得年轻了一点。

    其实这倒不是王书辉变年轻了,而是因为时空门的影响,王书辉的衰老过程似乎停滞了。但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