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72章 复兴会的对外援助4(第1/4页)  时空之门1619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不是我要闹革命,不是我们复兴会要闹革命。革命早就蕴藏在人民当中了,我们复兴会要做的事情,是要领导和组织人民,一起革命!”

    ——16年·王书辉·《造反和革命是两回事》

    看到自己的兄弟一起望着自己,秦良玉脸上露出一种难以形容的表情。她用一种沉重的语气对秦邦屏和秦民屏说道:“发如韭,剪复生;头如鸡,割复鸣;吏不必可畏,民从来不可轻。”

    秦邦屏和秦民屏不知道为什么秦良玉突然念诵起这段东汉乐府来,这首乐府民歌明显和刚才讨论的问题画风不符。所以,头脑简单的秦民屏对秦良玉说道:“三姐,你怎么突然异想天开的想要和复兴会的吕子讨论起学问来了。”

    “革命不革命的,我记得那是《周易》里的东西吧。复兴会的那群子,最多也就是会写字能算术而已,你要讨论学问和他们哪里讨论的着啊。你没听吕子说么,就是王家侄儿的学问也大有问题。连我都不如呢。连革命的出处都不知道,还什么刀耕火种茹毛饮血呢,实在是不着边际。”

    秦葵老先生曾经对自己的四个子女进行过评价。他评价大儿子秦邦屏是,“诗书粗通,有勇无谋,马前卒也!”。他评价二儿子秦邦翰是,“寻章摘句,不通世故,一腐儒也!”。他评价儿子秦民屏则充满了宠溺嬉笑,说他是“黄口稚子,不可传家。”

    只有对自己唯一的女儿秦良玉,秦老先生有着很高的评价。当时,他摸着还没有出嫁的秦良玉的头对她说道:“我儿通达诗书,谋勇双全,扬我秦家之名者,必是我儿,”

    事实证明,秦葵老先生对自己的子女是十分了解的。他的对自己四个子女的评价全都应验了。他的大儿子秦邦屏和儿子秦民屏先后死在战场上。二儿子秦邦翰做官不到五年就辞官回乡了。唯独他唯一的女儿秦良玉,不仅在大明朝当上了高官,最后还名垂青史。

    秦良玉这个通达诗书,谋勇双全的豪杰人物,怎么会搞不清楚复兴军战士唱的歌曲里,想要表达的是一个什么意思呢。不过她也是在见到了吕岳之后才确定了自己的想法,并绞尽脑汁的想到了一首和复兴会的那首《唱支山歌给党听》的歌曲相近的诗歌来。

    当她想到这了这首东汉乐府民歌之后,她就已经完全的想明白了王书辉是个什么样的人,复兴会是个什么样的组织。也彻底的搞清楚了,复兴军的歌曲里的那个“革命”是什么意思了。正是这样的原因,听到吕岳用复兴会对外的统一口径对她做的那个解释,她根本就不相信了。

    “天下苦秦久矣!”在石柱宣抚司闭塞环境中生活的白杆兵们,对于大明朝的现状当然是不了解的。就是她领着白杆兵出川作战,一路上见识了各处的风土人情,可是石柱山民们的生活实在是太苦了,以至于这些白杆兵士兵,看见什么都是好的。

    他们哪里知道,为了防御辽东鞑虏,朝廷已经多次在全国加征赋税,以至于天下纷乱四起,民乱到处爆发了。

    一个的王书辉没有什么大不了。可是王书辉手下的那个复兴会,王书辉手中的那支家丁队,他们中的每一个人,明显的都是前不久的民百姓。

    就秦良玉了解到的,这些人都是在到了王书辉麾下之后,才开始读书识字的。可是,现在这些人在王书辉的教导下,已经有了自己的一套思想和理念,并且可以用这套统一的思想和理念判断问题。

    这就是一个天大的事情了。

    在熟读诗书的秦良玉眼中,世间的人物里只有两种,一种可以称之为英豪,一种可以称之为圣贤。如今的天下,腐儒遍地,英豪不现。可是从历史上的记载来看,天下的英豪很多,但是圣贤却不多。能称之为英豪的,往往不会去做圣贤,能称作为圣贤的却往往都是英豪。

    就以秦良玉心中的孔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