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71章 人力不足大难题1(第1/3页)  时空之门1619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说起来,在明朝末年,事业刚刚起步的王书辉,看起来好像挺威风,挺有实力的。:し不过,他现在的这些实力要是放到现代,撑死了,也就是个乡长的水平。

    从他掌握的势力范围上看,他可能会比现代社会的很多乡长地盘大些。可是,要是从掌握的人口上讲,王书辉掌握下的三十多个基地村的人口全加起来,可能还没到一万人呢。

    在现代社会里,不提人口上亿的那些大省份。就是在一个普通的中原省份里,一个乡的人口最少也在十万人上下。在黑龙江那种人口密度的边疆省份,一个普通的农业乡,人口最少也在两三万人上下。

    所以,从实际控制人口上讲,王书辉还不如一个现代的乡长。他目前掌握的人口,也就是个现代社会的乡长能够掌控人口的零头而已。

    要知道,后世的中国,全国人口可是在十四亿上下的。明朝晚期,没有发生农民起义和外族屠杀之前,即使是最为鼎盛的万历中期。当时全中国的人口,也就在一亿人左右。而且,明代中国的人口分布还极为不平衡。这不到一亿的人口,还大部分分布在中原地区和江南地区。

    所以说,王书辉发现,明朝末年的土地矛盾和清朝末年的土地矛盾,明显的有一些不同的地方。

    清朝末年的土地矛盾,是资源矛盾和制度矛盾双重结合的产物。也就是说,清朝末年的中国,实际耕地面积和巨大的人口之间的矛盾,造成的人均耕地面积不足是矛盾的一个方面,而封建社会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则是矛盾的另一个方面。

    明朝末年的土地矛盾,则是自然环境变异(冰河气候)导致的严重减产,造成的人均粮食占有量大量减少的问题,以及封建土地所有制导致的生产资料,也就是土地过度集中的问题。

    以王书辉手头的调查资料上看来,目前的他掌握的三十多个乡村里,在他眼中很多具有极大开发价值的土地,像这个时代其他大多数地方一样,在明朝末年普遍的没有得到开发利用。而且他发现,那些土豪劣绅占有的土地,无不是极为肥沃的,灌溉便利的熟田好地。可是,很多农户即使给地主劣绅做佃户,也不愿意开发那些到处都有的荒地。这种现象,让王书辉非常疑惑。

    王书辉的这个疑问,很快就从他手下的家丁口中得到答案。原来,在古代社会里,普通农户是不具备开发荒地的能力的。

    直到这个时候,王书辉才明白,为什么自己控制的各个村庄中,参加民兵的人越来愈多,甚至于有一些村子,都开始组建民兵二队了。

    耕牛和优质的铁制农具,这些在王书辉眼中很普通的物资,在古代中国这个农业社会中,是极为稀缺的宝贵物资。

    可是,即便王书辉掌控了三十多个乡村,十几万亩的土地,以及上万的人口。王书辉能够在这些乡村中动员出的实际人力,也不过是不脱产的,受半军事化的训练和管理的,一百多个人而已。这新多出来的一百多个青壮年的民兵,并没有解决王书辉的人力紧缺问题。

    王书辉现在看着管的人力物力不多,连个后世的乡长都算不上。可是,就目前的阶段来说,搞教育,办工业,练部队的事情,就已经让王书辉觉得手忙脚乱了。

    即使掌握了几十个村子,间接控制了上万人口,可是王书辉却发现,自己想做的事情,什么都做不起来。他发现,根本的原因也不是别的,居然是王书辉作为中国人,从来没有想到过的问题:人力资源紧张。

    王书辉需不需要人口。实际上,他太需要人口了。无论是农业上,工业上还是军事上,为了实现控制整个湖广地区这个目标,他都需要大量的人口。

    就农业上而言,虽然将土地按照每人五亩的规格,给无地和少地农户进行了土地分配。但是,王书辉目前的土地占有量还是相当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