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7章 工业的獠牙1(第1/3页)  时空之门1619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邵凯林最近的日子过得很艰难。本来枝江县仅有三家磨坊,邵凯林的磨坊就是其中之一。三家磨坊承接整个枝江县的碾磨生意,是刚刚好的。

    邵凯林和其他两家磨坊主,在枝江县划分了大体的势力范围。三家磨坊各守本分,几十年下来倒是相安无事。直到江北村的蒸汽磨坊开张了。

    江北村的蒸汽磨坊,是大营匠师营和教导营科研组,在通过对王书辉带来的型蒸汽机和相关资料的摸索和整理中,一点点建立起来的。

    王书辉当时之所以把蒸汽机带到明末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江北村地势较高,打深井灌溉又不现实。只能在江边上建立一个提水站,为江北村附近耕地灌溉。

    正常情况下,用一个柴油发动机就可以解决问题了。但是王书辉觉得,即使使用柴油发动机,柴油也得自己从现代往回带,还不如使用蒸汽动力。枝江县本地就有几个煤矿,煤可以直接在当地买。

    王书辉把蒸汽机的基本原理和具体的操作方法,全部在现代,请专门的机械专业的研究生和古汉语专业的研究生,对相关资料进行了专门的简单化的整理。对资料中,对明代人来说的大量生僻词汇,也进行了全面详细的注释。

    之后,王书辉把蒸汽提水站的建设计划和具体的施工方法,向匠师营进行了讲解。再之后,他就全部放手,由教导营的科研组成员和匠师营的匠师们去具体操作了。

    等到将近一个月之后,王书辉再去关注提水站的建设情况的时候。他带来的五台蒸汽机,两台建成了提水站,两台建成了蒸汽磨坊。

    本来,提水站的建成就让王书辉很惊讶的了。没想到,这帮仅仅接受过几个月基础教育的半文盲的工匠们和学生,居然能够活学活用,推广了蒸汽机的应用。居然能够自主的建立了两个蒸汽磨坊。而最让他惊讶的是,那台最的蒸汽机,之所以没被应用的原因,是教导营科研组的一个学生,想要把那台蒸汽机装到船上去。只不过,他的设想到现在还没什么结果。

    王书辉发现这种情况,是很高兴的。本来他以为,蒸汽机的推广,要等到基础教育的全面铺开之后才能进行。他完全没想到,在明代,处于劳动第一线的劳动者们,对于蒸汽机有着这样的灵感。

    他随即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他以参与这次工程的匠师和教导员为核心,成立了蒸汽机研究所。他将大量相关资料,研究模型,实验装备,基本理论数据,全部交给他们,让他们进行研究。

    王书辉很高兴他们能够取得这样的成果。他把两座蒸汽作坊和两座提水站全部移交给他们,作为研究所的下属单位。而且他还决定,把蒸汽磨坊的经营,全部交给了研究所。王书辉告诉他们,蒸汽磨坊的经营所得,全部由研究所所有。

    王书辉觉得,在明朝末年发展和推广蒸汽动力,并不是个不靠谱的事情。因为在欧洲,1698年托马斯·塞维利、171年托马斯·纽科门和1769年詹姆斯·瓦特,就已经制造了早期的工业蒸汽机。

    所以,即使在160年的中国开始蒸汽动力的推广,也不过比历史上提前百年左右。以古代中国的科技发展水平来说,比欧洲先进百年,不过是一种常态而已。

    王书辉也没有要求蒸汽机研究所的工作人员,能够立即制造出工业蒸汽机来。只要他们懂得蒸汽机的基本原来和运行规律,就完全可以了。最重要的是,王书辉目前对他们的要求,只不过是能够根据说明书和资料,运用和操作蒸汽机罢了。毕竟,王书辉可以轻松的从现代社会的县乡级的机械加工厂中,订制高功率的工业用的中型蒸汽机。

    现在在明末还制造不了蒸汽机没有关系。只要那些工作人员大量的接触和使用形态成熟的工业用蒸汽机,那么,凭借中国人的领悟能力和制造能力,随着王书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