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关外百姓 二 三十万百姓的去留(第1/2页)  冲冠一怒为红颜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那是在崇祯十五年的松山大战中,当时吴三桂自松山突围,他凭着在战争中养成的狼一般对危险的直觉,还有和清虏交手十几年的经验,放弃了走路的计划,而选择了从大路突围。果然,在大路上他没有碰到八旗军的主力阻击,再加上他身边那一千自培养有着极强悍战斗力的吴家军,沿路不断击败前来拦截的清虏,接连冲破数道防线。就在将要突出重围的时候,他撞到了清虏主帅的营地,看见了前面路上的黄色伞盖和大片的帐篷以及黄旗c白旗旗号,而为首的两人正是皇太极和多尔衮。

    双方在那一阵短暂的对视中,都清楚地看见了对方眼中的惊诧c杀气和沉着。吴三桂停顿了一阵,终于开始纵兵冲杀,对方没有接战,而是让开一条路让他们冲了过去,吴三桂于是顺利地穿营而过,他也没有乘机孤注一掷,试图去击杀这两个满洲首领。

    吴三桂纵兵冲杀原本就是为了突围,但对方主动让出一条路,这却是他当时完全没有意料到的。

    后来想起来,双方没有在那里进行对决的原因是一样的。首先是因为双方表现出来的那份沉着镇定和浓烈的杀意,所以虽然吴三桂的人马不多,皇太极和多尔衮却都没把握在兵力不占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可以从吴三桂的临死一击下全身而退或者战胜对手,因此他俩都不想在这种情况之下做生死之战,同时做为将要获得胜利的一方,更不必以主帅去和敌方的偏将做生死之搏。而当时的吴三桂也没有把握以手上这点兵力,歼灭眼前由皇太极c多尔衮统领的满蒙八旗中最精锐的近卫军,而且他也并不清楚周围是否还有其他清虏,如果有,自己又被对手缠上,那么恐怕就会被对方全歼于此。

    在对方闪开一条路之后,吴三桂曾经有过一刹那的疑惑和怀疑,而当他冲出包围圈不远奔向宁远的途中,这怀疑和疑惑就变成了无比的后悔。因为他这刻已经可以肯定,当时皇太极和多尔衮的身边就只有那些兵马,绝没有其他援军在近,所以他们才会让开一条路给他。

    他刚才完全有机会先尝试消灭他们,不能消灭也一样可以全身而退。

    这是他生平最后悔最懊丧的一件事。不过,他在那一阵短暂的对视中知道,多尔衮c皇太极和他其实都是同一种人,都绝不会做自己没把握的事,也不会在有选择的时候,随随便便地孤注一掷押上全部赌注,但一旦捕捉到机会,他们也都绝不会有一丝犹豫,给对手留下一丁点的生机。而且,双方都不乏必要的勇气。

    狭路相逢勇者胜,当年要是他不纵兵冲杀而是试图绕开对手或回军的话,恐怕多尔衮和皇太极就会展开全面致命的攻击和追杀,如果这样,他恐怕将不能安然杀出松山,而是命丧于此。

    现在,他也许又要和多尔衮比一比勇气c运气和才气了。皇上的圣旨,是要他在心计深沉又彪悍善战的多尔衮眼皮底下,带着三十万百姓撤入山海关内。这样的行动,等于主动暴露出了自己满身的破绽,多尔衮只要随便一捏,就可以轻易掐断自己的生机,更何况这次撤退不但涉及到三十万百姓能否安全撤离,还关系到宁远军三万多将士的生死,这支大明现在唯一的一支有着强大战斗力的部队c大明最后一线希望的存亡与否,因此他才一再严令部下不得泄露撤离的消息,以免这消息过早地被清虏获悉而对宁远采取行动。

    吴三桂自熟读兵法c史书,他知道在中国历史上,类似这样军民混杂大规模撤退的记载只有一个,那就是在三国时的刘备,他曾经进行过这样的一次行动,只是那却是一个典型的失败案例。

    东汉建安十三年秋,汉相曹操率大军南下征荆州,刘备退过襄阳,诸葛亮劝说刘备进攻刘琮,占据荆州,然后可据此抗衡曹操。然而刘备却说:“吾不忍也。”于是刘备驻马城下,招呼刘琮和他一起撤离,可刘琮因为怕刘备对自己不利,所以没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