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十九 初任相位(第1/3页)  一代名相狄仁杰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在武则天进行轰轰烈烈的改朝换代过程中,众多史籍都没有记载有狄仁杰对于这样一场巨变持什么样的态度,以至后世学者认定了狄仁杰是在关键时刻掉链子,贪生怕死,没有力挽狂澜,粉碎武氏的阴谋,支撑起李唐乾坤。

    这是由于对历史的无知,才会有这样的见解。

    其实,只要冷静下来,认真地了解这一段历史,就不难理解狄仁杰“失声”,甚至“失影”的缘由了。

    这时候的狄仁杰先是陷于张光辅的诬告被贬往复州(治今湖北沔阳西南)任刺史,后虽然得返回神都洛阳任职,但所任不过洛州(治洛阳,今河南洛阳东)司马,仍为地方官员,朝中大事,哪有他说话的位置?

    而且,就算是朝中大员,如果对武则天的称帝行为稍有不满,立刻人头落地,并且株连九族,又能有什么作为?

    再者说了,原本坐在帝位上的唐睿宗李旦都改姓武氏,跟着众人一同上表劝进,你小小一个狄仁杰,不过从四品下的州司马,有什么资格说“不”呢?

    或者,在狄仁杰看来,武则天也是人,不是神,是人就会死。现在的武则天已经年近古稀,七十人生古来稀,她再闹腾,又能闹腾得几年?一旦她翘腿了,这帝位还说不定是谁的呢?你说你就一毫不起眼的普通官员,犯得着瞎搅和吗?

    而且,当初在向唐高宗力保权善才时狄仁杰就已经说得很清楚了:“自古以来,逆龙鳞c忤人主,犯颜直谏那是最难做的难事。如果劝谏的对象是桀c纣之类的暴君,那是自寻死路;而如果劝谏的对象是是尧c舜一类的明君,那就君臣相得,有福无祸。”在高宗时代,狄仁杰认为高宗是尧c舜一类的明君,所以用不着担心会遭受到忠臣比干所遭受到的诛杀,而现在当政的是杀人不眨眼c吃肉不吐骨头的武则天,你再惹她试试?

    所以,当初那个勇斗佞臣c敢和贪污腐败官员作斗争的狄仁杰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冷静c沉着c能见机行事c灵活应变的狄仁杰。

    这也就无怪乎明代思想家李贽这样评价狄仁杰了——“悟于黄帝c老子之旨,同尘合污,与世委蛇。对主褫裘,当朝纵博,非但全唐,亦以完躯,其事伟矣。”称赞他既忠心于大唐,又善于保全了自己,了不起。

    相形之下,武则天可真算得上是个愚不可及的老妇人!

    中国历史上垂帘听政c临朝称制的女人海了去了,人家胡搞乱搞,也不会搞到这个份上。为了一个皇帝的虚名,煞费苦心c杀人无数,终于从儿子手里夺来了帝位,却也就玩个十年八载,临咽气了,这帝位还不知该传给谁,传给儿子不是,不传也不是,却招来千夫所指c天怒人怨,甚至还要背上一辈子颠倒乾坤的骂名,何苦呢?实际上,儿子这么孝顺,您爱怎么玩就怎么玩,国家大权不是全部都交给了您吗?您用不着来这一手,您也是事实上的皇帝呀。

    不管怎么样,在天授元年(公元690年)重阳节那天,洛阳的王公贵族c文武公卿并六万余民众一齐上表劝进之时,就算狄仁杰赫然置身其中,也不足为奇。

    也许,正是因为狄仁杰懂得顺应潮流,并且在复州c洛州两地的政绩不错,武则天称帝后的第二年(天授二年c公元691年)九月,狄仁杰就被提升为地官(户部)侍郎c同凤阁鸾台平章事,进入了中枢决策机构,成为了武周朝的宰相。

    不过,这时候的朝廷,酷吏当道,人人自危,宰相,也难保自身的安全。

    张光辅也是宰相,不过是张嗣明和徐敬真的一句话,就人头落地。

    天授二年(公元691年)六月拜相,任鸾台侍郎,兼检校天官尚书c同凤阁鸾台三品的雍州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乐思晦也是死于酷吏来俊臣之手。

    魏征家族原籍后裔之一的定州鼓城人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