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八章 第十八回(第2/3页)  农村的故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不住狗。”这个夜晚,我们注定要继续流浪在深圳街头。老黄狗突然跑到我们跟前,冲我们吠叫了几声,一路走走停停,将我们带回到了那个地下通道。雷天鹏摸摸老黄狗的脑袋说,这条狗比我们熟悉深圳。

    夜晚的地下通道,与地面是截然不同的两个世界;无家可归的闲人,趁着夜色,从不同的角落袭来,像是生活在黑暗角落的蟑螂臭虫,被人不断驱赶,却顽强地活着。躺在铺着报纸的水泥地板上,盖着破旧的棉被,做着一夜飞黄腾达的美梦。

    老黄狗闭着眼睛,一动一动地趴在我们旁边。隔壁一个梳着倒背头的小伙子,把西裤脱下来,折叠整齐,放在公文包下压着,身上盖着西装,拿着一支圆珠笔在报纸上仔细画着圈。雷晓娟背靠在冰冷的墙壁上,对我说,明天我们也去找工作吧!

    三十九章

    明天’是两个叫人无限神往的字眼,它义无反顾地将今日终结,又毫不犹豫地替你开启新的希望;如太阳,每天的冉冉升起,亘古不变,却如新生般拉开了崭新的一天。每天晚上睡在地下过道上的人,无不是抱着希望入眠,又在希望的晨曦中醒来。

    这是睡在我隔壁,梳背光头,比我大5岁和《水浒传》里的及时雨宋江同名同姓的年轻小伙子宋江说的。宋江老家河南安阳,在这个地下通道已经睡了半个多月。

    宋江是家里的老幺,上面还有两个姐姐,母亲在生他的时候,生了一场大病,之后便不能干粗重的体力活。他是村里第一个大学生,去上大学那天,全村人都来欢送,敲锣打鼓,说他是状元。为了供他上大学,宋江的两个姐姐很早就出来打工了,连结婚对象都不敢找,眼看都成了大龄女青年,嫁妆钱却一分没攒下。

    听说在深圳到处是机会,是打工仔的天堂,宋江大学一毕业,就决定来深圳,老家的父母卖了年猪,给他当路费,还给他买了一套安阳县城里最好的西装当行头,宋江就这样来了深圳。

    宋江说在深圳确实到处是机会,就看你能否把握住机遇。他努力想要把握住每一次机会,可是,机会总是绕道而行,就好像你与自己遇到的每一个陌生人,都可能发生交集,却总是擦肩而过。

    他投递了无数的简历,简历上填了一个公用电话的电话号码。宋江每天守着那个公用电话亭等消息,但那些简历却如石沉大海,未泛起一丝希望的波涛。曾自信满满地参加过面试。面试官问他可有与众不同的才能,可有相关工作经验?宋江望着面试官的鼻孔,回答说他有着满怀的。面试官冷笑着说,在深圳不缺,问问那些工地上搬砖的民工,他们也一样满怀。

    宋江说,来深圳半个多月了,每天洗脸刷牙都成了一种奢侈,不过,他终于明白了一点,面试官说的没错,深圳不需要,更不相信眼泪,如果能够当饭吃,他也不用睡在地下通道里,在深圳想要立足,只能靠一个字——拼;在深圳有人是拼运气,更多的人则是拼命,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如老家的父亲经常说的,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但在深圳,耕耘与收获不一定就成正比。

    宋江也想过去拼命,哪怕是干着那些最脏最累的活,也希望能继续留在深圳。宋江说,生活在过道里的人,就像是一群寄居在深圳繁华背后的蚂蚁,渺小,不起眼,有着各种的艰辛,却还是那么努力地活着。他拿着父母的血汗钱,省吃俭用,每天要买好几份报纸,只为了在那些夹缝中找寻机会;但大多数的报纸只能用来垫着睡,再被当成垃圾清理。为了让自己保持形象,宋江每天都要找地方把白衬衣洗一遍,他说在深圳的大街上走一天,衣领,袖口就要黑一圈。为了让衣服干得快,拧干水后,直接穿身上,用体温慢慢烘干。

    宋江也想过回河南老家,和父母一样当农民。但,每天晚上,和无数深圳人眼中的捞佬一起挤在地下通道里,想着老家一辈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