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七章 弄琴(第1/3页)  南宋武财神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耐得寂寞,方能不寂寞。”

    高道乾越品味,越觉得这话很有哲理,不由对这个容貌平淡,穿着普通的老者肃然起敬。

    “说得好,老丈倒是妙人。”

    醉意上涌的高道乾,从怀里掏出一叠书稿递给耐得翁。

    “我既不问卦,也不听书,倒是有一篇书稿想请老丈一观,若是入得了老丈法眼,也可交给老丈就此说讲。”

    耐得翁有些疑惑,抬眼看了那边酒桌前讶异看过来的赵与莒几人一眼,又看了高道乾一会,半晌才接过书稿犹豫着读了起来,只看了几眼便脸上变色,抬头用满是惊异的目光看了一眼高道乾,才又低头全神贯注读了起来,高道乾也不管耐得翁如何,自己取过耐得翁放在书案上的嵇琴观看。

    所谓嵇琴,就是二胡,早在唐代就已有之,只是却不风行,直到宋代才开始盛行,在宋代称其为嵇琴,沈括的《梦溪笔谈》就有记载。耐得翁这只嵇琴,乌木所制,琴筒六角,蟒皮包裹,音色沉厚圆润,实为一把上等好琴。弓弦马尾鞣制,弓干紫竹所制。

    高道乾见手中这嵇琴和后世二胡已无甚分别,这才放心地拿好琴c弓,小心地试了会音色,又调了音调,找好感觉,正要演奏乐曲,却听见“砰”地一声,耐得翁一掌击在书案上,口中大呼“快哉,难得好书。”

    高道乾看时,原来耐得翁已读完第一章,正在翻看第二章《张翼德怒鞭督邮何国舅谋诛宦竖》。高道乾一颗心顿时放下,他知道他的《三国演义》已经得到认可。试想,说书的都能接受他的书稿,听众自然也是如此。既然如此,高道乾顺手取过案上纸笔,蘸好墨,在耐得翁又惊又喜的目光中挥笔写下“平话大匠巨著《三国演义》,首开章回平话之先河,道尽三国归晋之曲折,且看刘皇叔c曹孟德争雄,诸葛亮c司马懿妙计斗法。。。。。。”

    写完之后,高道乾直接张贴在棚角柱上,回身再看那耐得翁,却早已埋头津津有味地读起他的书稿。高道乾也不理会耐得翁,重又取了琴c弓,在案前座好后,斜了一眼有些不屑地看着他的郑士昌,稍稍调整了一下情绪,然后竹弓轻颤,一个四拍组成的短小音调悠然响起,紧接着琴音下行,那嵇琴发出一声饱含辛酸的叹息声,这轻微c低沉c含蓄c内在的音调把听者的情绪慢慢导入琴音所描述的意境之中。

    低沉压抑的琴声先是在微有起伏的平稳中级进,单调c缓慢c哀怨的节奏如泣如诉,好似身处无尽的黑暗中,虽然不知黑暗的尽头在何方,可却不得不踯躅前行走下去的旅人,无望无助,听进耳中让人不由心生郁闷,心绪起伏躁动不堪。这异样的琴音犹如一大片沉重的让人喘不过气来雾霾,重重压在琴音所至区域人们的心头,街上的行人脚步都不由自主慢了下来,甚至街上c巷中叫卖的摊贩也都住了口,讶异地寻找着着琴音所在的地方。只是还没等许多人找寻到发出琴音的位置,那压抑哀怨的琴音突然产生一个变奏,随即琴音一变,利用不断向上的旋律冲击和多变的节奏奏出一段昂扬不甘的曲调,这曲调让人不再仅仅是压抑郁闷,而是让人心中充满不屈不挠的一种倔强。。。。。。

    高道乾拉的这首曲子,是后世盲人乐师瞎子阿炳创作的最为著名的一首二胡曲《二泉映月》,忧伤而又意境深远的乐曲,既有伤感怅然,也有昂扬激奋之情,时而沉静,时而躁动的变奏,使得整首乐曲时而深沉,时而激扬,随着琴声乐曲逐渐展开,琴曲演绎c抒发阿炳一生的辛酸苦痛,不平与怨愤,仔细品味,这乐曲又蕴含着一种豁达,甚至还有演奏者对生命的深刻体悟。

    令人伤感怅然的琴曲,让高道乾不由想起自己的身世,勾起心酸,竟渐渐地和琴曲产生共鸣,如醉如痴c神游物外,周围的一切都视而不见。高道乾这反复变奏的琴音,音区对比强烈和力度大幅变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