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八十一章 叛逆(第1/4页)  英雄学徒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八十一章叛逆

    公元263年,魏军偷渡阴平,破绵竹,蜀汉刘禅在内忧外患下投降,其后灭蜀功臣邓艾,钟会在人杰姜维的挑拨和司马昭的疑心之下相继死去,功高震主离死于非命时也不过几步之遥,鸟尽弓藏,始终是一个不变的真理,想趁乱复蜀的姜维在无力回天的情况下认命自刎,蜀汉的余烬全部泯灭。

    看似强横而稳固的曹魏也在司马家两代的努力下被偷梁换柱。最后在司马炎轻轻一推之下就江山易主。

    最后,随着东吴暴君孙皓的铁索封江策略被轻易瓦解后,东吴那望风披靡的败降,三家终归晋,只是不知道当魏蜀吴三个亡国之君共同活在晋朝的统治下的时候,九泉下那为了三家天下出生入死,无所不用其极的先辈们做何感想。

    斯人已逝,天下终归成了一家的天下,那个人才济济,明枪暗箭,阴谋阳谋,无数的英雄智者碰撞激荡的年代随之远去,留下的就只是那一连串的名字和那些传颂至今的传奇,成为浩瀚历史中不起眼的小插曲。

    三国,如今已成为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游戏,小说和电视剧随意意淫的题材尔。

    正如罗贯中在三国演义结尾处所说——鼎足三分已成梦,后人凭吊空牢骚。

    晋武帝司马炎,这个自诩英明神武,实际表现不尽人意的皇帝分封司马氏族人为各地藩王,依他的想法不外乎以亲情来维护统一,但实际上这种逆转历史轨迹的分封制却为日后晋朝的灭亡埋下了伏笔。

    历史又一次证明,权力利益面前,亲情狗屁不如。

    但不管如何,晋初总归是一片歌舞升平,一开始标榜着勤俭的司马炎也开始声色犬马的放荡生活,本着天下女人都是我的女人的想法,纳妃高达万余人,奢靡迅速滋生在统治阶级,晋朝四海升平的表面下涌动着无数灭国的暗流。

    而此时,常山一个不知名的山村中,

    成井字形分列的麦田里,浅黄色的小麦在炽热的阳光下变得有些耀眼,田地的小径旁,棵棵小草从土地探出头来,东张西望着,避暑的农民们悠闲地坐在大树下,摇着手里的斗笠,妇女们围坐在一起,扯着家常。

    树枝上的鸟儿吱吱喳喳地唱着,风儿吹过树缝,小溪降低了音调轻轻地伴奏着,组成一首婉转的曲调。慵懒的云朵横卧在不远处的群山上,山里树木郁郁葱葱,而那一泓清溪也是顺着这并不陡峭的山势叮咚直下,宛如一条彩带装饰在这翠绿的青山。

    顺流而下,在这欢快的溪流边坐落着一个简陋的私塾,窗外,杨柳成列,随着凉风轻晃,窗内,儿童成群,听着夫子正坐。

    夫子眉飞色舞地说着,不时吞下口水,似乎在屋檐下都无法缓解他的燥热。

    听声音,说着似乎是石崇与王恺斗富的故事。

    当听到这两个吃饱了撑着的家伙用紫丝布和五彩绸布障的时候,底下的孩子全部惊讶地张开了嘴,所谓丝绸,别说五十里,他们连一片都没有。

    孩子们的神色让夫子十分满意,但美中不足的事,还有一个小孩眉头紧锁,明显没有在意他在说什么。

    “咳!咳!”老者清清嗓子,接着说下去。

    当夫子讲到石崇将司马炎赐给王恺的珊瑚打碎时,孩童们不禁叫出声来,等听到石崇叫人从家里搬来一堆珊瑚树时,他们更是惊讶到不住瞪大了眼睛,似乎在想像这穷极一生都看不到的场面。

    “当朝有此富豪,都赖皇上圣明”

    “不!”夫子刚想宣传爱国教育,刚刚那个眉头紧锁的孩子就打断了他。“以民脂民膏儿戏斗富,有何利于民,官吏劣绅就已如此,勿言贵族藩王,长此以往,民心何归?”

    夫子恨铁不成钢地看着这个经常和他唱反调的小孩,“你有何能耐,敢出自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