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98章 群臣帐中议事(第1/2页)  穿越之矮矬重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公元四二八年十二月冬,漠北无限荒凉地界上刮着凌冽的寒风,天气异常阴沉,地处高原地带,空气稀薄和寒冷,每吸一口气就好像喝了一口的冰水一般,呼出的水汽恨不得马上就能结冻成冰。

    周围的空气似乎都快要凝固一般,起压低地让人感到窒息透不过气来。

    广袤的河套平原周边的山峦,驻扎着大魏的军队。

    贺兰山脉,山势雄伟,若群马奔腾,正是藏兵扎营的好地方。

    军队征战的这些年,在漠北的山区周围开垦了许多的田地,现在这个时刻都种上了小黑麦。

    小黑麦,一种能适应各种生态地里环境和气候的农作物,若不是有这样一种神奇的粮食的作物的存在的话,征战多年的将士早就因为粮食的匮乏而倒在漠北的草原上了。

    士兵们喘着大口粗气,使劲吮吸着本来就很稀薄的空气。

    与此同时,北魏皇帝大营内,正展开着一场激烈的军事会议。

    令人颇为感到震惊的是,此次会议的参与者,除了各前线征战的统帅以外,竟然还多了许多的老臣。

    原来是大魏皇帝拓跋焘亲自下令将朝中几个老臣带到这漠北地区参加重要会议的。

    那些老臣各个面色惨白,很显然对于这海拔一千多米的高原十分地不适应,有两个看着都几乎要晕厥过去了。

    但是为了国家社稷,这些大臣都是强忍着剧烈的难受,坚持赶来参与国家的重大军事行动的研究探讨会议。

    这些老臣可不像那些忙于种麦子的士兵,没有战事的时候随意地相互聊天休息,他们此次前来是负有重大使命的,其中很大一部分人,都想阻止魏帝再在漠北用兵。

    面对群臣的激昂,魏帝坐在营帐的中间,一言不发。

    群臣见陛下这样严肃的表情,也是有所收敛,渐渐从激烈的讨论中慢慢平复下来,一时间营帐之内的气氛非常安静,空气仿佛凝固了一般。

    群臣之所以会反对攻打柔然,并不是没有道理的。

    原来就在今年年初,魏帝帅军攻克南匈奴所建立的大夏国都城统万城,擒获了大夏国皇帝赫连昌,与南方的军事敌对部落关系极为紧张,信任的大夏国皇帝赫连定也是蠢蠢欲动。

    如果此时仍然不停止漠北的军事行动,恐怕南北夹击,会让此时的北魏王朝处于万劫不复之地。

    “陛下,南有剽悍匈奴蠢蠢欲动,北有游牧柔然游击难攻,恐对我大魏不利!”

    “陛下,我朝将士连年征战,士卒已经疲惫不堪!”

    “陛下,南方宋国近几年韬光养晦,已经实力大增,已经觊觎中原,对我大魏虎视眈眈,如果再对北方用兵,恐怕”

    老臣们你一言我一语地上前奏报。

    此时魏帝已是显得有些不悦。

    然而,又不知识哪个不识趣的,竟然将保太后的话带了过来,这保太后是拓跋焘的乳母,魏帝对她是十分地敬重。

    “陛下,老臣在宫中听得太后示下,太后亦不赞成继续北征用兵还请陛下三思!”

    “住口!”魏帝拓跋焘勃然大怒,“你们这些老顽固,朕让你们过来,不是要朕撤兵的!”

    面对火冒三丈的魏帝,老臣们全部禁声不语。

    这些老臣有大部分都是跟随先帝打江山的,也就是拓跋焘的爷爷拓跋珪,是鲜卑一族开国的功臣。

    鲜卑一族早前是马背上的游牧民族,在拓跋珪重兴代国(一个被先秦灭亡的国家)之后,便当即称帝改了年号为魏。

    在吞并了燕国以后,国家政权结构就出现了很大的变化,地域也从之前的北方不断向中原地区移动,不断改革土地制度,积极与汉族融合,导致最后整个国家从原先的游牧业转变为汉人的农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