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3集 “我知道我儿子不是很正常”(第2/3页)  坑洞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心这个孩子的前途被坏掉了。”

    在中国,大多数人还不能接受心理咨询,不接受的原因基本上都像梁文妈妈一样,以为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就是精神病,是神经病,是重症分裂症。因而,延误了最佳的心理治疗时机。根据梁文妈妈的叙述,梁文从小就爱哭,体质不好,她一直感到自己的儿子不是很正常,但并没有很重视,以为大一点就会好起来的。直到梁文开始不停地偷东西,她和丈夫还一直以为是孩子调皮、品行不好,严加管教,粗暴打骂。

    4、5岁的小孩子出现偷窃行为,大都是病理性的,他们实际上就是发出一种声音:“爸爸,妈妈,你们爱我吧,关心我吧。”但大多数父母没有领悟到孩子行为背后的心理需求,反而采取极端的打骂方式教育孩子。殊不知,越打孩子就越焦虑,越焦虑就越想依靠实施偷窃行为来缓解自己的焦虑情绪。

    李卡让梁文将自己认识到情况写下来,李卡阅读后,很清楚梁文的行为背后的原因:“我小时候,妈妈工作忙,常常把我关在屋子里。我一个人很害怕,在屋里走来走去,就拿着钳子之类的东西到处敲,把家里的柜子打开,翻柜子里的东西,经常把那些贵重的东西藏匿起来。我看见爸爸妈妈他们到处找东西,很着急的样子,我就很开心。爸爸知道是我把东西藏起来了,就打骂我,有时候把我吊起来。很奇怪,他们越打骂我,我就越想去弄那些东西。”

    是啊,梁文的偷窃行为最初是为了缓解内心因为与父母分离、孤独而产生的焦虑,这种焦虑常常令他坐立不安,唯有实施偷窃行为才能引起父母对他的关注,从而获得内心的满足而暂时安静下来(即便是挨打!)。偷窃行为就这样渐渐地固化、成瘾了。长大后,虽然他知道自己的行为不可取,但在他内心深处,依然固执地认为自己还是那个几岁的小男孩,他依然固执地认为唯有偷窃这个十分幼稚无知的行为,才能令自己获得快感。这就是他反复偷窃,欲罢不能的原因。

    应该如何帮助梁文呢?有几个环节李卡无法把握好,首先该从哪里入手呢?李卡打电话给李医生,要求由李医生督导梁文的个案。

    李医生非常专业,建议李卡先从疏导梁文的情绪开始,帮助他缓解焦虑。为了准确了解梁文的心理状态,李医生建议梁文到医院做专业的心理评估。

    按照李医生的建议,李卡开始了一项十分艰巨的系统工程。对,蒋志伟曾经说过,李卡的心理咨询就是一种“人格重构工程”,但这种重构并非李卡一己之力就能完成的。

    李卡打电话找来梁文的班主任罗老师,详细沟通了梁文的情况。

    “梁文刚刚已经跟我达成协议,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您可否帮我监督他?”

    “没问题,这个孩子平时还是很听话的,愿意跟我沟通。”罗老师是个温柔、善解人意的中年女教师,对学生特别耐心,也许基于这样的原因,梁文特别信任罗老师。

    有了李医生、罗老师的支持,还有蒋志伟在背后的心理支持,李卡马上开始了对梁文的心理辅导。这一系列的辅导必须始终围绕着缓

    解梁文的焦虑情绪而进行,必须要持续进行下去。

    蒋志伟是了解李卡的,看着李卡带着梁文离开安保中心办公室,蒋志伟的心里突然升腾一股无以言表的敬佩之情。这是一位永远不知疲倦的人,她的学习能力超强,已经完全可以独当一面了。自己身边有一个这样的女同事,感觉真的非常好。

    蒋志伟想起自己曾经幻想过李卡不结婚,永远做他的红颜知己,永远为他守身如玉,但此刻蒋志伟觉得自己很自私。像李卡这样的女孩,可以做任何她想做的事情,她应该拥有自己的生活。

    自己该以什么样的心态去面对李卡?爱情、友情、兄妹、同事?似乎都不是蒋志伟想要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