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廷谔:一语春晖却秋风(第2/5页)  肉灵芝:苍生劫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待到903年二月,朱温将昭宗从凤翔迎回长安,见李裕眉目疏俊清郎玉秀,年纪也渐成人,便总是担忧日后成为不易控制的祸患来,于是对宰相崔胤道:“德王曾窃得天子之位,普天之下人人皆知。皇上实应大义灭亲,怎么能让他久留人世?这是用不孝先例来误导后人,请明公秘奏皇上。”崔胤便按约行事,但昭宗不予纳谏。未久,昭宗对朱温言及此事,朱温道:“此乃国家大事,微臣哪敢私下随意议论?这完全是崔胤诬陷我。”不久,唐昭宗委派第九子李柷担任天下兵马大元帅,即属意李柷为太子候选人。

    但经此一番折腾,崔胤见罪于朱温,后又拦阻迁都,所以朱温新仇旧恨一并以杀头报了。而德王便如刺在眼中,不得不拔除,一是朱温早有杀德王李裕的心思,现下已成司马昭之心,虽再无缘太子之位,但终究冤家若解不了不如一杀了之,二来德王年长,来日情形谁也不好预料,少一个年长的c拥有继承皇位且头脑机敏的皇子,便是少一分威胁。

    朱温在那席间本是颇开心的,蓦地见了德王,便勾起了这许多事,脸色一沉,甚是不好看。在位上的昭宗见状,忙举杯邀得众人,慨祝梁王此番西征大获全胜,这才没让酒席尴尬。

    一旁的廷谔本就十分关注仇人朱温,几次下来,便知这朱温怕是动了杀心,德王性命危矣。在座的不止他,旁的众人亦是看出了端倪,唯有为人父的昭宗依旧寄望于其不敢造次c加害宗室,毕竟此刻他朱温尚需“挟天子以令诸侯”。

    两日后,昭宗游览大福先寺,一同陪着的便有那枢密使蒋玄晖。

    这大福先寺原在洛阳城积德坊内,为武则天所建,这山门自与别处不同,坐南朝北。这一寺曾是佛经翻译所在,《宝雨经》《华严经》《一切庄严王经》《大毗(pi)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等数十部佛教经典经文皆在此译就,更曾担任国宾馆的职责,兼有鸿胪寺同文馆的外交下榻功能。

    虽然才不过两百年,但这洛阳城早就从巷陌里坊变成了沃野千里c黍黎青苍,这寺里也遭到了破坏,虽有修缮,但依旧不及当年的辉煌,寺中画圣吴道子的“地狱变”壁画亦面目模糊,不复当年劝人从善的清晰明隽。

    本是立于山门殿的500金刚也早被人撕去了金箔,空余下个泥胎,哪里还有“金身”可言。这乱世中,鬼神亦不能安稳。

    昭宗颇是喟叹,一路从山门殿c圆觉殿c万佛殿进到圆通宝殿,焚香祝祷,祈盼国泰民安c宗庙稳固。

    待回身时,才细细赏起了这座皇家寺庙,在圆觉殿院内,看得一处碑文《大福先寺浮图碑》,两千余字,乃武则天所撰。

    “地处交风,楼台郁而烟雾深,山川旷而原野净”昭宗不禁吟起来,只是忽而略带哽咽。

    “陛下,您这是何故?”蒋玄晖上前道。

    “唉!我只是看这文中所书,不禁忆起了当年这积德坊的繁盛。楼阁亭台,莫不旋踵,今日却唉!若列祖列宗看得昔日皇家寺院落得如此简陋寒迫,不知九泉之下是否能安息?若看到曾经软红十丈c八街九陌的洛阳城变成今日山川凌乱民凋敝,是否会责怪朕这个不肖子孙,将大唐江山拱手贼”昭宗触目伤怀c语带潸然,但旋即又想到了什么,戛然而止收了声,不敢再说下去。

    那一旁陪着的蒋玄晖心思狡黠,却装作无知,劝慰道:“陛下切莫伤心。这大唐江山有您这位贤君,又有元帅这样的砥柱栋梁,必然会日增月盛c重享太平。”

    昭宗本是悲在一时,却不想说错了话,心正虚着,低头忙不迭地称是。

    “对,这山门为何事坐南朝北的?”昭宗忙找了话茬,把话题岔开。

    “陛下,据说这寺庙原是临河而建,却不想得罪了龙王,遂大动肝火兴起洪水将寺庙冲垮。为了避免与龙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