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章去北京整章(第1/6页)  山村布依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北京和贵州地理距离2300公里,火车需要36小时。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贵州很少有人去北京,城市里的人去得少,农村人就更少了,听爸爸说,我们整个乡去过北京的也就那么一两个人,而且都是乡长或者更高级的领导。所以当我要去北京的消息在村里传开来的时候,村里像炸开了锅“你们听说了吗?‘摆噶’寨的王家四姑娘被选去北京过‘六一’了。代表我们贵州的小学生去哦!”“这是真的吗?去北京啊,这小姑娘真厉害!”“还是她家祖坟埋得好啊!能去到北京。”村里的七大姑八大姨,小媳妇们聚一起都在说我的事情。一时之间我在村里成了红人,从乡里住宿的学校回家路上有认识我的卡车司机都会免费把我们一起的几个小伙伴送回家;我也成了村寨里父母眼中‘别人家的孩子’,他们都会跟自己的孩子说:“看看人家四姑娘,学习那么好,都被选到北京去了!”爸爸妈妈去赶集的时候也会被更多的人:“听讲你家四姑娘要去北京啊,真是个乖姑娘”。而去北京这件事情得从我开始住校说起。

    九四年暑假的一天,我们村小学的罗校长和班主任陈老师来到我家。那是一个傍晚,我刚刚把牛赶进牛圈,就看到了校长和我的班主任,我害羞的躲进里屋去了。校长和爸爸在火垅边谈话。校长说:“王二叔,我们县教育局响应国家政策,要在我们乡里办个女子班,从全乡各个村落选出优秀的学生来上,我们村有四个名额。你家四姑娘这几年成绩不错,德c智c体c美各方面也都优秀,所以算一个,这是上学通知书。”说完校长递给爸爸一张白纸,纸张大小跟我们用的练习本子一样,右下角盖了乡教育辅导站的大红印章。就是这张小小的通知书,改变了我的读书路,也改变了我的人生。爸爸接过通知书,激动得说:“感谢老师的栽培,感谢老师对我家四姑娘的关心。”说到这,爸爸停顿了一下,有些担心的说:“只是去乡里读书要好多钱?四姑娘也还小,住校”爸爸话没说完,校长接过话:“二叔,你放心,这个女子班是免学杂费的,只要孩子过去就可以了,而且班里的孩子都是从乡里各个村选出来的优秀学生,住校有专门的宿舍和老师管理,你就放心吧。再说也不是一去就不回家了,就在乡里,每个星期六还可以回家的。”听了校长的话,爸爸才放心的说:“哦,既然是这样的,那我问问四姑娘。”爸爸说完朝里屋喊:“四姑娘,你出来。”听到爸爸的喊声,我慢慢走了出去,跟校长老师打过招呼后坐在墙边,心理还是很激动。心里想:我可以去住校了,可以像三姐一样自己去赶集买东西,还可以带妈妈做的‘炒油辣子’,‘炒面辣’了,还可以自己睡一张床了。这样想着我小声的跟爸爸说:“爸爸,我想去住校,我要去乡里读书,让我去读书吧!”就这样我幸运的成为乡里女子班的学生。

    女子班设在乡中心小学里,有宿舍,有食堂。食堂就在一条小河边上,河边有宽阔的草坪,也有高低不平的大石头。后来这草坪成了我和同学们吃饭c玩耍的地方。从食堂走过一条盘旋向上台阶的水泥路就来到了斜坡顶,路的左边是一片小松树林,松树高矮不均,大小不一,这里后来成了我和同学们背书c看书的地方。路的右边是一片空旷的草地,草地上也夹杂的长着几棵林木树和松树,后来,这里成了我们的小菜园,我们在这里和食堂的阿姨一起种了好多种蔬菜。穿过小树林就爬到了斜坡顶,坡顶是开阔的平地,那里有几排连着的水泥房,房顶的瓦片是橙红色的三折瓦,远处望去,瓦片若隐若现的隐藏在树林中,仿佛一条飘动的彩带。水泥房成四边形围在一片空旷的场地四周,那场地就是我们的操场,水泥房就是我们的教学楼。这里还设有中学部,教学楼都是三层的楼房,就在我们操场的边上,从那里穿过一条几百米的水泥大道后就到了我们的宿舍楼,那是一栋四层楼房,每层有六间教室那么大的房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