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九章第3小节(第1/2页)  山村布依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后一天上午,我再次来到小学校教孩子们唱歌,上午先把《走向大自然》剩下的部分教完了。他们唱得很卖力,看着我的指挥,把每一段都唱得很清楚准确,调子也都对得上。学会了歌曲,我让孩子们排队站起来,我要帮他们排成一首合唱歌曲。我从五、六十个孩子里挑出了三十个,让他们站成三支横队,还另外找了一个个子高点的男生来指挥。三支队伍交叉唱着歌,让歌声形成一种往后延伸的感觉。我在教室里一边维持着秩序,一边指导孩子们合唱,时间过得飞快,一转眼就到了中午,几个孩子热情的邀请我到他们家去吃午饭,我婉言谢绝了,自己去了村子里的大嫂家吃午饭。下午的时候,我再回到学校教孩子们唱了另一首歌,就是那首家喻户晓的《同一首歌》。因为熟悉,这首歌只教了一个下午,孩子们就都会唱了,我再次帮他们排成了合唱,找了两个同学来领唱,整首歌唱的整齐有力,稚嫩的童声让人充满了遐想。这么好的表演,只希望到了上台表演的时候他们不要忘记了才好!我在心里暗想着。后来的十几天里,我给岁数大一些的孩子们教了布依族舞蹈,竹竿舞,还给岁数小一些的孩子教了《春天在哪里》。

    学习竹竿舞之前,我让跳舞的十二个学生都各自准备了比自己高出一头的青竹竿,还从罗校长家里搬来了两只红边黄底的大鼓。为了跳舞,教室里的桌椅板凳都堆到了四周的墙角,整个教室中间形成了宽阔的舞蹈场。十二个孩子排成两对,一队男孩,一队女孩,旁边敲鼓的是两个个子较高的高年级男生。“来,我们开始学习我们自己的民族舞蹈,竹竿舞。我先教敲鼓的敲鼓点,等一下你们跟着鼓点来跳。”我一边说着,一边拿起敲鼓棒。“一开场,我们要用力的敲鼓面,鼓面的声音雄浑有力,让气氛热闹起来,跳舞的同学开始候场就站在舞台的两头,左边男生,右边女生,听见鼓声,你们开始跳着进场,双手握住竹竿,使劲戳在地上,双脚随着鼓点跳动,手就放在齐腰的高度。”讲解完,我拿起竹竿给他们示范起来。“双脚一步一步往前跳,跳到舞台中间女生站前面,男生站后面,到中间面朝观众了站在原地跳。”我指挥这两只队伍,让他们形成整齐的两支横队,这时我又来到大鼓的旁边:“现在,鼓点要变成柔和细密,两支鼓棒敲在鼓边,咚咚咚,咚咚咚,左手一下右手一下连续敲!你们的竹竿也是在身前左边三下,右边三下的敲地,表示出一种跳舞的欢乐,头也跟着晃动起来!微笑是表情到位。”就这样,我一边指导鼓点,一边示范竹竿的动作,一个一个教完,一个一个给他们纠正、讲解。花了两天时间,教完了整支舞蹈,学舞的孩子们卖力的跳着,额头的汗水打湿了头发,小脸也热的红扑扑的,尽管这样,他们学习的热情并没有减弱。敲鼓的高个子带着整队在教室里反复练习着整支舞蹈,直到跳的娴熟自然,动作都印在脑子里了才肯休息。当然教孩子们也不都是顺顺利利的,就在我教更小的孩子跳《春天在哪里》的时候就碰到了困难,孩子们太小,不理解意思,又不能跳太久。尽管我讲得口干舌燥,可是孩子们还是跳得东倒西歪,还有的小朋友不按规矩,叉到别的队伍里,有的左右手不分,伸手总是打到旁边的邻居。我只好用山寨里的语言一个动作一个动作的给八个小姑娘解释,还找出通俗易懂的比喻,手把手的去教,去纠正动作,总算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我的耐心教导下,八个六、七岁的小姑娘花了三天的时间,把《春天在哪里》跳得跟小花一样漂亮,小鸟一样轻快,仿佛春天里的小天使一般。就这样,我花了半个月时间在家和小学校来回跑,总算把小学校的鼓乐队组建起来了,队里的孩子们个个天真活泼,充满热情,喜欢唱歌跳舞。后来我在北京上学,收到家乡的信说,鼓乐队的孩子们在上级领导来学校检查的时候,得到了极大的好评,还在六一节的表演中获得奖项,这也算是我付出的劳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