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章花场里的年轻人4(第1/2页)  山村布依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除了钻山洞,我还曾经和‘摆城’的姑娘们一起去寨子下面的‘马潭’探过险。说是探险一点也不夸张,曾经有人从我们走的山路滚下去摔死过。瀑布是从我们寨子中间流过的小河,经过寨子后面的山峰落差而形成的,水流从寨子后面的两座山峰之间穿梭而过,被险峻的岩石从中间划破,形成了美丽壮观的瀑布。我们顺着水流从寨子后面陡直的山峰走下去,在茅草重生的山面上寻找种地人走出来的小土路,下过春雨的草地,显得柔软湿滑,泥泞的小路踩上去根本站不稳,必须要拉住路两旁的树枝和茅草才能一步一步往山下移动。陡直的山路盘旋迂回向下延伸,一直到‘马潭’边上。我们小心翼翼的往山下走去,不敢伸头看向山下,身怕一不小心就脚底打滑落滚下山去,路两旁的茅草,树枝划过我们的身体和脸庞,留下了一道道大小不一的血口子,但充满好奇的年轻的心并没有退缩,还是坚定的朝着目标前进。经过半个多小时的行走,在山底的茅草丛中,我们感受到了凉爽而细小的水珠落在脸上,听到“哗啦啦,哗啦啦”的水流声,扒开眼前的草丛,眼前一片光亮,一道白色的瀑布挂在山峰之间。横跨十几米的瀑布布满了两个山峰的连接处,春雨过后的河水“哗啦啦”的往山峰底下的马潭流去,四处横飞的水花虽然不及“飞流直下三千尺”那般气势磅礴,但百米高的山峰也给它带来了独特的魅力,它就像一位美丽的少女站在山峰之巅撒下轻柔亮丽的罗裙,微风拂过,罗裙随风左右摆动,给山下的游人带来了丝丝清凉,仿佛轻纱拂过脸庞。瀑布底下有个深不见底的水潭叫‘马潭’,听老人们讲以前是姓马的人家挖出来的水潭,所以叫‘马潭’。我小时候经常听到寨子上的人们说‘马潭’的奇闻异事。有人说毛风细雨的阴天,在‘马潭’边上干活的人能隐隐约约听到女人凄凉的哭声,有时候还有小孩的笑声,因为有人曾从‘马潭’顶上跳下去,跪着死在‘马潭’里。这件事情我知道的,那是我上三年级的时候,‘对门寨’一个被家人和男人抛弃的女人一时想不开寻死了。过不久又有一个十几岁的小女孩在‘马潭’边上的山上放牛时,不小心从山上滚落下去摔死了。这些神秘的传说给‘马潭’瀑布增添了一些恐怖神秘的气息,因此小的时候,寨子上的家长们都不让自己家的小孩到‘马潭’边去玩,身怕出意外。我们也是瞒着家长偷偷去探险,现在想来,年轻的我们真是不怕危险,充满好奇的心主宰着我们的行动。

    花场的存在除了是年轻人玩乐的地方,同时也是一种民族文化传承的地方。我们在那里学着民族的刺绣,数格子绣法,数布沙绣法,埋头针绣法,满天星绣法,各种绣法都有自己的特点与用处。埋头针绣法一般都是用来围边勾勒的,相当于画画里的勾线,一般都是用黑色的花线来绣,就是把下一针的头藏在上一针的尾部,看不出针线的头,绣的好的看上去就像一条光滑的线,这也是在绣品绣完的最后一步。数格子绣法是布依族常用的绣法,因为布依族喜欢绣汉字或者边角明显的花草,这种绣法就是把绣品的底布分成横竖线来看,两根横线与两根竖线交叉的方格为一个格子,绣作品的时候,一个格子为一针,字的笔画宽度两针并排为一横或者一竖的宽度,长度看绣作品人的安排,从几厘米到十几厘米不等。横竖的颜色可以一样也可以不一样,看绣作品人的喜好,我绣的字一般都是一种颜色的,绣完了字的笔画,再用另外颜色的线来勾边,用的就是埋头针绣法。数布沙绣法多用于绣颜色鲜艳的花朵,一般都会混合几个颜色,这种绣法就是把绣品的底布看成一条条的纱线,以横线绣,或者以竖线绣,不能横竖交叉,一般一针隔三条纱线,苗族姑娘喜欢用这种绣法来绣自己的‘背排’,颜色鲜艳的‘背排’也是苗族姑娘送给情人的信物,所以都会绣的很仔细很漂亮。花场里的姑娘们除了绣围腰,绣‘背排’还有很多绣鞋垫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