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八卷 第九十一章 安置试点(第2/3页)  大明崇祯第一权臣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敢说请教,还教材,小人也就做了些分内之事而已。”

    张斌拍着他的肩膀赞许道:“老张头,你做的很好,真的,现在,很多人已经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也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了,能做好自己本分的官员已经不多了。“

    这的确是大实话,这会儿很多官员,特别是地方官员,脑子里想的根本就不是勤政爱民,而是贪赃枉法!

    张老汉深有同感的点了点头,他对这点也深有体会,其实彰德府一开始的时候遭灾也不算很严重,奈何不管是知府还是知县都不管老百姓死活,所以他们苦日子都过了十多年了,从一开始遭灾苦难的日子就开始了。

    张斌突然又问道:“对了,老张头,你多大年纪了?”

    张老汉老老实实的回道:“小人都五十有一了,万历十七年的。”

    五十一,在民间来说算是老年人了,在官场之中却不算什么,很多人都是五十多岁才窜起来了的,张斌点了点头,随即对徐孚远道:“复斋,过几年大规模迁移的时候你提醒我一下,给老张头先安排个知县。”

    徐孚远是恭敬的应了,老张头却是惊的又从凳子上蹦起来,知县那最少也是举人老爷才能当的官吧,他可是生员都没考上,当知县,那是做梦都没想过的事啊!

    他激动的哆嗦道:“这,这,太师,这使得吗?”

    张斌并没有回答他,反而转头问文震孟道:“文起,你说使得吗?”

    文震孟其实不是他邀请过来的,只是他从内阁值房出来的时候正好遇上文震孟了,文震孟一听说他要来体察民情,说什么也要跟着来,他也是没办法才把这家伙带上的。

    这会儿文震孟已经被张斌的大手笔给惊到了,京城东边,特别是通州,可以说是建奴肆虐的最严重的区域,通州城外皆坟场,这是他早就知道的事情,但是,这会儿,这里哪里还有半点坟场的模样,到处都是生机勃勃,简直就跟没遭兵灾一样。

    他对张斌已经佩服的五体投地,像张斌这样的,才是真正为国为民的好官!

    他跟着站起来,重重的点头道:“使得,你说的很对,老张头比那些贪官污吏强多了,别说知县,知府都当得!”

    张老汉闻言,那身体又忍不住颤抖起来,两位宰辅都点头了,看样子他是真要当知县了,县太爷啊!

    张斌见状,连忙拍着他的肩膀道:“行了,带我们去其他农户家好好看看吧。”

    张老汉被拍的一个机灵,连忙点头哈腰的引着张斌一行人向其他农户家走去。

    张斌仔细检查了十余户人家,心中对着张老汉越发满意了,这张家湾可不是表面上干净整洁,井井有条,每家每户屋里屋外都差不多,没有一丝破败的痕迹,而且每家每户的粮食都很充足,看样子,这张老汉是真费心了,其人也相当的廉洁,没有克扣老百姓一丝一毫的粮食。

    走访了将近半个时辰,各家各户饭菜都上桌了,张斌这才带着一行人回到张老汉家的院子。

    这次考察算是圆满结束了,张老汉也不好意思留这帮大老爷吃粗茶淡饭,张斌正准备告辞回京呢,一个比张老汉年纪还大的老头却突然拿着卷红纸颤巍巍的走进来,跪在张斌跟前,举着红纸激动的道:“太师大老爷,能不能请您留幅字,小老儿想留着当传家宝!”

    张斌连忙将他扶起来,又接过他手中的红纸展开看了一下,竟然是新纸,而且质量还相当不错,这东西,饥民估计买不起,就算买的起也不会无聊的去买这些不能吃的,东盛堂为什么要给人发这没用的东西呢,他不由转头疑惑看向随同而来的东盛堂掌柜。

    那掌柜连忙拱手道:“大人,这是发给他们写对联的,乔迁新居一般都要在大门上贴幅对联以示喜庆。”

    考虑的倒是周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