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八卷 第十七章 纳捐助饷(第2/4页)  大明崇祯第一权臣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魏忠贤给盯上了,结果家产全被魏忠贤夺去不说,还安上个东林幕后金主的罪名,差点被魏忠贤灭了族!

    所以,明末就出现了这么一种怪现象,贪官污吏有钱,却不肯拿出来给朝廷应急,很多大商户有钱,却不敢捐献给朝廷,他们不是不愿意,而是怕被这些贪官污吏盯上,最后落得个抄家灭族的下场。

    不过,张斌相信,如果有自己担保,这些人肯定会踊跃买官,因为他是内阁次辅,不说权倾朝野,保护几个富商还是没问题的,而且他在商户中的信誉相当好,从来都是说一不二,说出来的话,没人会怀疑。

    或许,该给他们争取高一点的职位,毕竟,这些人虽然没有实权好歹也是官员,也可以参加早朝,也可以参与奏对,如果他们职位够高,兴许能给自己带来不小的助力。

    想到这里,他假假意思激动道:“皇上英明,如果能这样,那些大商户肯定会踊跃捐款,微臣斗胆,请皇上定下个具体的标准,如果职位够高,微臣相信,十万大军三年的粮饷募集起来肯定没有问题。”

    崇祯当然不知道张斌打的什么鬼主意,有人肯捐钱,那感情好,官职什么的,他有的是,他也从来不吝啬官职,只要你敢要,他就敢给!

    他稍微沉吟了一下便点头道:“这样吧,纳捐白银一万两,赠太仆寺监副;纳捐白银五万两,赠中书舍人;纳捐白银十万两,赠太仆寺寺臣。“

    崇祯想着,能捐个一万两已经不错了,能捐个五万两已经相当不错了,能捐个十万两那就了不得了。

    张斌却是知道,你如果敢给更大的官,甚至捐一百万两的都有,这不是开玩笑的,像他都可以拿出上百万两给他舅舅买个官,反正东盛堂“补贴”福广那十多万私募兵粮饷都不知道几个一百万两了,这官职不要白不要。

    不过崇祯提出的这什么太仆寺监副,中书舍人,太仆寺寺臣肯定不行。

    比如太仆寺监副和太仆寺寺臣,听起来好像蛮牛批的样子,其实都是闲得不能再闲的闲职,太仆寺原本是管理朝廷所有马匹的,大明光是战马怕就有十万匹以上,这太仆寺官员本来还是挺有权力的,但是,这会儿太仆寺已经废了,因为太仆寺的草场都被魏忠贤打包给卖掉了,朝廷根本就没有牧草养马,太仆寺还有个屁的职权。

    中书舍人就更不用说了,内阁中书舍人还有点职权,因为内阁有诰敕房,专门负责写圣旨诏书的,而且,平时内阁大学士还会让中书舍人帮忙办点杂事,这些中书舍人那的确是香饽饽,但是,纳捐来的中书舍人肯定不会进内阁,一般都会安排到其他地方去篆写册宝、图书、册页什么的,说白了就是个抄书的,你爱抄不抄,字写的不好,人家还不让你抄呢!

    张斌想了想,假装随口道:“皇上,要是纳捐超过十万两怎么办?”

    崇祯闻言不由一愣,十万两那真是了不得了,外面是什么行情他不是很清楚,反正皇宫数千太监宫女和嫔妃,包括他这个皇帝还有皇后,太子,皇子,皇女,整个皇宫人全加起来,一年的吃穿用度也只有十万两左右!

    当然,他这是勤俭节约到可怕,才将皇宫的支出压缩到这种程度,其他皇帝一年花个几十万两上百万两都正常,不过就算是他一年只花十万两,这数千人也没见谁饿着冻着啊,也就是说,十万两已经够整个皇宫所有人一年的花销了。

    这十万两已经够吓人了,还有人能捐出更多钱吗?

    要知道,纳捐来的官职可不是世袭的,也就一届三年,三年期满,请你滚蛋,后面也就能保证你个致仕官员的待遇,也就是说,你假假也算是个官绅,你儿子都不是。

    崇祯不由目瞪口呆道:“现在民间的商户都这么有钱的吗?还能纳捐超过十万两!“

    十万两算个屁啊,现在能拿出百万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