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九章 科举与国子监(第1/2页)  我是第一帝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到底要不要举行科举制呢?”“举行科举制那么又考什么呢?”嬴正在自己的寝宫里走来走去,很是忧虑。

    “阿正,你马上去把李斯和赢殇找来,快。”嬴正转念一想,还是决定和这两位丞相商量商量。

    “诺。”

    “不知大王找我们何事?”很快李斯和赢殇便到来并且异口同声地说到。

    “我找你们来,最主要的是,商讨一下我们大秦官员的补充来源问题。”嬴正说到。

    “这,,,这个自商君变法之后,我大秦实行的军功爵制不是挺好的吗?而且选拔了一大批能征善战的武将。并为我大秦立下了汗马功劳。”赢殇说到,而且李斯也颇为赞同地点了点头。

    “那你们有没有想过,军功爵制选的一般是将士,很少的文臣,就算有,都是从其他国家来的。尽管我大秦孝公曾颁发了招贤令,但是假如其他国家也出了一个像我孝公一样的君主呢?那些文臣还能到我大秦吗?”嬴正说完就看着赢殇和李斯两个。

    “大王所说极是,情况也确实如此。”李斯说到。

    嬴正看了看李斯,然后满意地点点头,接着说到,“况且我们招贤令招过来的人,对于六国变化,他们也许知晓很多,但是,大秦的日常行政呢?让他们去处理日常事物吗?处理那些反锁的事物就算他们愿意,他们能治理好吗?而且最重要的是,现在大秦很多的基层官员,都是属于世袭贵族。你觉得这些贵族能真正的为大秦的百姓谋福利吗?”嬴正一连几个问题,问得李斯和赢殇,也是一脸茫然和惊讹。

    “那大王可有什么办法来改变这种情况?”赢殇转而问道,因为他相信,嬴正肯定已经想好了办法,现在找他们来只是商量一下他的方法可行或者不可行。

    “我想的是,在全国推举科举制,就是以考试来录取官吏,考试合格的,就可以封官。”嬴正说到。接着嬴正又把科举制,和官吏的任期,都大致给他们说了一遍,不仅仅是文官,武官也是一样得经过考试,就这样,嬴正把后世的开科取士带到了大秦。唯一不一样的是,内容不再是考儒学一家的内容,而是涉及了政治,地理,科技三大领域的内容,择优录取。

    经过了三人的讨论,最终把科举制度基本确定下来,最后大朝会上嬴正把开科取士的方案当众宣布确定为大秦的任命官吏的制度。最后所有大臣一致同意把科举制,作为大秦最基本的选官制度。有了上一次官制改革的教训,机会所有大臣再也不敢反对嬴正的命令了,嬴正,就从官制改革开始,从此独掌大权,并且把最高权力,牢牢得抓在了手中。

    大朝会后,嬴正的开科取士的告示传遍了大秦的大街小巷,一个月以后,便传遍了六国,又引发了六国文坛和政坛的震动。

    儒家的代表人,再知道嬴正的这份告示后立马决定,将儒家在鲁国的主要代表人,全体迁往秦国,因为他们看见了他们儒家思想鼎立于战国思想文化的巅峰的希望。而其他诸子百家也全都和儒家一样的想法,统统开始向大秦迁移。

    史书记载,公元前249年六月秦王政颁布设立科举制,从此,开科取士成为几千年不变的最好的选官制度,同时也激起了知识分子的大迁移。

    “真没想到,这科举制居然还吸引了这么多的诸子百家。”嬴正此刻看着中书省呈上来的关于诸子百家齐聚咸阳请求觐见大王的奏折满脸笑意的说到。

    “阿正,快,立刻请赢殇,和李斯前来议事。”嬴正此刻春光满面地说到。

    “诺。”

    不一会儿,赢殇和李斯都来了。

    “参见大王!”两人跪拜道。

    “不必多礼,两位爱卿可知道诸子百家,已经基本上全部集聚咸阳城了?”嬴正说到。

    “臣等知道,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