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二十四章 五四运动(第1/2页)  莫诉离觞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僧人叹了口气,缓缓道:“此刻,路人告诉他,这里曾有一个女人一直等着她心爱的人归来,他知道那个人就是他的爱人重新踏足熟悉的土地,他心里的感受,却是那么复杂,仿佛一切又回到了羡煞众生的当年,他发疯似的在这座残破的孤城里寻着她的踪影,但始终找不到,但他坚信她一直在等他很不幸,一老人家告诉他,她一直是一个人,到死那天都是她死了,再也回不来了他又回到伽蓝寺中,静静地坐听雨水敲打着禅房外那块石板”

    紧着,枯瘦僧人又讲到了他自己,本是孤儿,几年前他十分饥饿,来到寺中讨饭,一进寺门,他便有种恍如隔世之感。

    当看到那本《洛阳伽蓝记》,且老主持无意中向他提及此故事时,那一瞬间他极为震惊,不知为何,只听过一遍,他便牢牢记于心上,甚至觉得自己曾亲身经历过一般。

    于是他便觉得留下来,在这里潜心修佛

    故事讲完了,陆于风眼圈微红,只觉一颗心在慢慢下沉,沉至一口枯井中,没了踪迹。

    这故事无论是真还是构,都格外刻骨,一因僧人讲的情真意切,二因这将军与女子皆着实痴情。只是临死彼此也未能重逢,委实让人惋惜。

    听着寺外的雨声,陆于风的心更觉冰寒,他感叹这世间的美好往往如昙花般如此易散,所谓永恒之爱更是难以企及,难以期盼

    带着无限感伤的他离开了洛阳,继续了返京的旅程。

    经过四年多的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终于走向结束。

    1919年,战胜国在巴黎召开和会,也正是在这次由英法美意四巨头掌控的和会上,世界秩序划定,而原本德国在战前取得中国山东胶州湾的权益也成为中日争执的焦点。

    日本当时认为自己应当继承德国权益,理由便是自己出兵打下山东与胶济铁路,同时中国政府签订“二十一条”,所以中国必须承认这一点。

    外交家顾维钧则凭借对国际法深厚的研究据理力争,并逐条批驳日本的要求,他认为‘二十一条’的内容并不该算数,因为依据国际法‘武力胁迫原则’条约效力仍存疑问,并且国际法中规定有‘情势变迁原则’,中国此前并未参加一战,但后来也对德宣战,因此条约失效。

    尽管在这个问题上中国占据上风,但受当时错综复杂的国际政治局势影响,日本最终还是取得了德国在山东的一些利益。

    5月1日,英国代表将巴黎和会关于山东问题的决议通知中国代表,中国代表抗议巴黎会议割山东权利给日本。

    紧接着,北京便爆发了以学生为主体c得到全国工人c商界大力支持的反帝爱国运动,史称“五四运动”。

    陆于风回到北京那日是5月2号,回来后他扔掉了与程佳月有关的一切,希望今后的人生与她再无瓜葛。

    来不及整理失恋悲伤情绪的他,很快投入了这场震惊中外的爱国风暴当中。

    5月4日上午,北京高等师范学校与北京大学c中国大学等13校代表,在法政专门学校开会决议下午在前举行集会和游行示威。北京十三所学校的学生三千余人齐集前举行示威,学生代表冲破军警阻挠,云集,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最早到达。

    他们打出“誓死力争,还我青岛”c“收回山东权利”c“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c“废除二十一条”c“抵制日货”c“宁肯玉碎,勿为瓦全”c“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等口号,并且要求惩办交通总长曹汝霖c币制局总裁陆宗舆c驻日公使章宗祥,学生游行队伍移至曹宅,痛打了章宗祥,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数理部的匡互生第一个冲进曹宅,并带头火烧曹宅,引发“火烧赵家楼”事件。

    在此次示威游行中,虽然游行队伍较为庞大,但陆于风竟遇上了自己的老同学就读于陆军讲习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