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017:异样(第1/2页)  玉芍春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下午,董彩茹来到王芍的住处,听说大小姐上了火说不出话,吩咐丫鬟红釉去取了自己调制好的秋梨膏交给拂珠。

    拂珠道了谢,引着董彩茹进了茶厅,三个管事娘子已经到了,王芍朝董彩茹招了招手,又指了指自己的喉咙。

    董彩茹客气的说:“快别说话了,小心哑了嗓子。”又礼数周全的和三位管事娘子见了礼。这才在王芍下首的凳子上坐了。

    三位管事娘子纷纷开始汇报,最先说的是人事调整,哪个伙计从前柜调到了二柜,哪个掌柜兼管了文书,后司人员有何添减,这些人分别由谁担保。其次汇报了货品,以及和供货商约定的数目和期限,以往每年销量经验等等,事无巨细,有理有据。最后,三位管事娘子又说了今年头三个月的收益,几位分股掌柜的得益,以及下三个月需要请示的事项。

    每个管事娘子大约小半个时辰的叙述,待三位管事娘子说完,拂珠又分别细问了几个问题,得到解答后,拂珠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条目逐一念下去,三位掌事娘子用细毛笔抄录在随身携带的本子上,都是需要进货的种类和货品的侧重点,甚至还有扬州城几个大户里需要注意的节典喜庆,对老客户和老主顾的回赠等等。都是三位掌事娘子没有注意到的。

    最后才转身看向王芍,王芍点头,就算是是过关。

    董彩茹也早带了纸笔过来,记下自己需要注意的地方,一个下午竟然记了满满六页小字。

    从王芍这里出来,董彩茹把拂珠拉到一边,递上了一包金瓜子,拂珠连称不敢,“小姐吩咐过奴婢,大奶奶日后要是有事,派红釉来同奴婢说一声就成,不必这么客气。”

    董彩茹知道这已经是极大的体面,忙谢过,又问管事娘子何时会再进府。

    拂珠状似不经意的说:“那得等到回金陵了,总是有时候的,到时候奴婢会提前去知会大奶奶。”

    在回自己院子的路上,董彩茹身边的丫鬟红釉忍不住喜笑颜开:“大奶奶,咱们大小姐对您可真没得说。”

    董彩茹却觉得有些奇怪,刚才在茶厅里,有一个管事娘子分明提起了镇江铺子的事,这说明大小姐在镇江也是有私产的,她们原本的计划是在镇江落脚半个月的,拂珠为什么会说去金陵之后才会再有管事娘子来回事呢?难道镇江的管事娘子不用来见王芍吗?

    还是

    董彩茹若有所思的顿住脚步,刚在来时的路上她已经听说要尽快启程,难道这其中还有别的安排?难道他们不过镇江?

    董彩茹吩咐红釉“回去给我准备一壶晕船的汤药,用皮罐装着放在随身的行李里。”

    红釉不解“小姐您不是不晕船,只晕马车吗?咱们往南走不远就要坐船了,坐不了多久马车的。”

    董彩茹没解释,吩咐她多准备一些就回房了。

    进大奶奶的小丫鬟熬晕船药汤的事却在黄昏之前传到了窦定坤这里。

    孙掌柜:“那婆子说了,那个董氏不曾晕过船,反倒是坐不得马车,从京都到徐州的一路上,那药汤就是常备着的,但是淮阴到淮安一路坐船,董氏倒是没觉得难受,旁人在甲板上都站不稳,她却是稳稳当当的,那婆子还说她今天早上去厨房的时候发现厨房的人没烙黄油饼,而是蒸了很多的馒头。”

    普通的油饼只能存放三天,黄油饼最长能保存一个月,福建的那些水兵的行军干粮就是黄油饼,汇锦昌但凡是走水路的走货掌柜都要备黄油饼上路。

    可枇杷巷却没有准备黄油饼,而是做了容易携带,且很容易准备的馒头。这说明他们不担心路上断了干粮。

    窦定坤几乎可以断定,王芍等人要走陆路,并且很有可能不进镇江。

    孙掌柜退下后,窦定坤命人叫来裴达。

    裴达听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