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71章 变钞之争(第1/2页)  元末枭士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话接上回,国英却在侍卫亲军阿速卫中投充了一个校尉,原来枢密使也先帖木儿知道他与苏家的关系,如此安排也是也先帖木儿有意为之!此事被苏婈得知后,便来刘府看国英,却见他正在府中布置书房,里边不仅陈设兵书战册,还收藏有甲兵弓刀,与她家的书房大同小异。国英见是苏婈,急忙请她进来。

    苏婈笑道:“小英怎么也读书了!”国英笑道:“俺现在升官了,今后可能还要领兵,须读些书才行呢!”苏婈道:“这官不升也罢,兵凶战危不如在宫里当差时好!”国英笑道:“这是娘娘的意思,俺只能够随遇而安!”苏婈叹一口气,道:“爹爹也知道你到阿速卫任职,说来他还是你先前的长官哩!你不去请教一番。”国英道:“说的是,军中有许多事,俺也不清楚!正想去拜访伯父,虚心请教带兵之道!”于是教人准备了礼物,与苏婈一同到苏府拜访苏卫。

    苏卫曾是阿速卫镇抚,话说他率领阿速卫南征北讨屡立战功,到如今半生戎马已经与之结下不解之缘。国英带着厚礼前来,一来是拜望未来丈人,二来是为今后在军中做些铺垫。苏卫道:“现在阿速卫是由赫斯统帅,他与我共事多年。你又是皇后特意安插在军中的人,他自会看顾于你。”国英拜谢。苏婈道:“常言道瓦罐不离井边破,大将难免阵前亡。小英,万一要冲锋陷阵时,你可别冲在最前。”苏母道:“女儿尽说不吉利的话!只要是在京城驻防,也能朝出晚归照顾家室。”苏婈道:“只求天下太平,今后朝廷不必用兵。”不说几人家长里短。

    话分两头,却说脱脱丞相上次重启征东之策,只因东南诸王与官员阳奉阴违遂搁置下来。因此脱脱丞相一直处心积虑要对东南整顿一番,于是大学士吴直方献策道:“朝廷半数钱粮皆出自东南各省,诸王以此敢于敷衍朝廷!若能减其财富,方能使其就范。”脱脱丞相道:“东南财富大半集于富姓之家,若加征税赋则必然转嫁于百姓。不知如何能抽取东南财富,而又不必伤及百姓?”吴直方道:“惟变钞之法可以一石二鸟两全其美!”脱脱丞相仔细一想,发现果然此法最好:若是朝廷增发新钞,使东南财富缩水一半,东南诸王就再无力与朝廷抗衡!

    脱脱丞相与吴直方遂定下变钞之策,又召各部堂官于丞相府商讨具体事宜。众官都知道脱脱与吴直方已是定下此事,之所以将他们教来,只是走走过场罢了。于是众官众口一辞支持变钞,宣政院首领武祺道:“至元宝钞宝钞自世皇以来,沿用至今鲜有增发。以至国库日竭,朝廷无力发展国计民生!而变钞之法足可舒朝廷之困!实利国利民之策。”此言一出,众官无不赞同。

    这时忽有一人起来反对,道:“武大人只说变钞之法好,那么大人想变出多少钞呢?”武祺一看却是国子监祭酒吕思诚,遂答道:“自世皇开国以来休养生息七十余年,户口之数比开国之初已增三四倍之多!所以增发二倍宝钞实不为过。”吕思诚道:“天下财富未增,而欲增发宝钞以充实国库,此非画饼充饥,实则饮鸩止渴。”武祺:“大人只知鸩能死人,却不知鸩也能去病!”吕思诚道:“流通至元宝钞乃是祖宗成法,岂可轻变?”武祺道:“法久则弊生,弊生焉能不变。”二人唇枪舌战互不相让。

    吕思诚又道:“变钞利国之说暂且不论,且说变钞之后万一一发不可收拾,民间物价飞涨,有何利于民哉!此取乱之道,断不可行。”武祺道:“大人只知其一c不知其二,只见其弊c未见其利!世皇以来天下承平,民间相互兼并日益加剧,百姓手中无钞,以致富者愈富c贫者愈贫。岂不闻大国者不患寡而患不均,行变钞之法是使百姓增持生宝钞,以缓和贫富之差。”吕思诚道:“万一物价飞涨,民不聊生!到时变钞之法岂不是取乱之道?”武祺道:“今日再不变钞,则天下必乱!”吕思诚反问道:“似武大人之说,变钞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