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八章 室外的电视(第1/2页)  汴水悠悠岁月长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燕云出来顺着门口小路往晒谷场走去,路上的人很少。天气没有前一阶段热了,到了晒谷场纳凉的人也不是很多。燕云转了一圈,没有看到银兰她们几个同学,就离开晒谷场在路上自己随便走走,准备走到村口就回来。刚往前走一小段就遇到二柱c大刚c细毛还有二妹她们几个女孩子,一起七八个人。

    燕云看到二妹就问:“小三着跑哪里去了,没有跟你们一起吗?”

    二妹看到燕云说:“大姐跟我们一起去粮站看电视去啊?今天晚上开始放《武松》了。她和几个孩子在躲猫猫了,叫她去她不肯去,说什么没有好看的片子,全是新闻和广告。”

    燕云以前也去离村子大概四c五里路的粮食收购站去看过电视,每次去的人特别多,放不放也不稳定,有时候跑一趟遇到停电或者保管电视的领导不在,就只有白跑一趟再跑回来。

    电视,这在当时可不多见,可是件“稀罕物”,绝对是件奢侈品,人们的想象力再强大,也不会想不到自己家会摆上一台。周边的村,无论是集体还是个人,几乎还没有电视机。今年初,县里去年的粮食收购因为完成的好,成了全国粮食系统的粮食收购先进,国家和省市都有奖励,其中就奖励了县农业局电视机指标,县农业局机关自己留了一台,其他的就分配到各个基层一线的粮食收购站,慰问基层的一线工人。乡收购站领回台28英寸的黑白电视机,站里都把它当成宝贝,把它放在会议室里,专门给电视机做了个双开门的木橱,在橱门上上了一把锁,安排办公室主任保管。又在会议室前面埋了个高高的电线杆,上面架了一个自己找人焊的电视天线,远远看就是一个“王”字,用专门的线接到电视机上,否则什么台也收不到。电视机白天在橱子里锁着,晚上先打开会议室的门,再打开橱子,接通电源,办公室主任负责开电视c调画面和音量,有时他家吃饭晚点儿,大家都等了很久还没来,就跑到他家里催促。那会儿,电视就一个中央台,新闻c电影c戏剧c曲艺c电视剧c体育比赛播什么看什么。

    燕云在学校的时候,附近文化站有台电视机,每天都用小黑板写上当天晚上放什么电视,然后票价是五分。她今天本来不想去的,一个是要跑半小时,另外估计人又很多。听说是放《武松》,还是很有吸引力的。再想想回去也是睡觉,现在还太早,和大家在一起也热闹,聊聊天打发打发时间。就答应和他们一道往收购站走去,走过几条村间的小路,转上通到县城用石子铺的公路上。

    收购站就在这条大路的边上,因为通上了电,用的都是电灯,在夜幕下照的很远,所以在远远的就可以看到收购站的灯光了。等燕云他们到的时候,收购站院子会议室面前的空地上已经有不少人有坐着c站着的盯着放在门口的电视看了。到了夏天的时候,孩子都放假了,房间里实在坐不下了,大家挤在一起也热的受不了,就变成了露天看电视:电视机就放在会议室门口的桌子上,直接打开门,人都在外面的院子里看就行了,和看露天电影很像,特别热闹,大家还可以一起讨论剧情。一般情况下,吃过晚饭,先是附近2个村里的孩子们早早地来了,有的给家人占地方,有的不为看电视,就图个人多热闹。紧跟着来的是上岁数还可以赶热闹的的老人,一来为了看几眼电视,更主要的还是照看孙儿,往往一看预告没有唱戏的节目,也就回家睡觉去了。大人们大多要把家里收拾停当才来看电视。每天晚上,都要等荧光屏上出现“再见”俩字,然后哗地一下变成了一片“雪花”,人们才恋恋不舍地散去,一路走一路学着电视里的台词,哼着电视里的歌曲儿,那热闹劲,比看电影不差分毫。全村人一块看电视的欢乐场景,跟随着以后电视进入家庭,像一场短暂的烟花,很快便在岁月的云烟中飘散,只留下一场美好的回忆

    燕云看看四周今天晚上聚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