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十章 看到我姐了(第1/2页)  棉棉爱之棉花盛开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我们是等不到那一天了,现在能吃饱穿暖已高兴得不得了啦。傍晚小时候那收的麦都不够吃,连麸子都吃喽。说也奇怪,那时是地全种粮食却没有吃的,现在地里都栽上树,粮食却吃不完。”

    “这和国家也有关系,那时整个国家都没有钱更别说老百姓了,连吃的用的什么都缺,都用票去买。”

    “大娘,这都是国家大事,已不是你们这个年纪所承受的。要承受也该棉棉哥晚哥和棉花姐我们这一代人。要说活得最累的,那一定是棉棉哥,我们未来的大作家。去他们房间时我看到他在书桌的本子上写了这样的话:这世界缺的不是公平而是正义;这世界缺的不是金钱而是慈善;这世界缺的不是真心而是道德。我拿手机照下来,细看之后竟是一篇短文完美的爱情。我真担心他的脑袋,担心他是否能承受得住这样一个有儿比爹大的复杂年代。内心的繁琐和表面的单纯正代表了他的悲哀。晚哥,说实话,棉棉哥的文字要比你的有内涵得多,只是读来让人沉重。可惜了,这样一个人儿竟然没有上过大学中文系”杨岸香还想说,李傍晚却拉了她一下示意她停住,因为棉花的表情已经很难看了。

    那篇文章棉花也看到了,只是杨岸香很感兴趣又看又拍,她也就没细瞅。不过在地上她也捡到了一个宝贝,那是一个被用力揉捏过的纸团,她本想拾起来扔进纸篓,可好奇心又想让她打开看看,看时却是一首诗:

    去年此时还见榕花红

    今日此时却不见

    伤怀时常忆过去

    何事可慰心

    怨爱时也亦常思恋时景

    会豁然开朗

    一切不过是雨烟云

    这是一首伤心后又自我安慰的诗,以及对爱情的妥协,可见周棉棉写下时的心情,还好,他有文字可以发泄。但对于一个没受过正规教育的人,想在文字上有所成就,光靠摸索却是一个无比痛苦的历程。因为没有人认可你,也没有人指点你,所以,当杨岸香说周棉棉不上大学可惜了时,她也是很难过的。

    李傍晚说:“一切顺其自然吧,是金子到哪都会发光的。现在咱们关心的是嫂子生了没有,家里的路修好没有,大棚里的蕃茄熟了没有,我爸把驴喂好了没有。”

    “驴喂好了没有?你个龟孙,你关心关心我不在家你爹吃好了没有。”

    “耶!我还以为你最关心咱家驴嘞。”大家听了笑得连腰都直不起来了。

    棉棉妈说:“没事,秋天还知道拿着馍这家那家馏嘞,饿不着。”

    马寡妇在住进县医院里的转天,顺产了一个重七斤的男婴,母子平安。这消息很快就到了马照福手里,马照福又告诉了李傍晚,大伙皆喜。

    话说李秘书带着大家顺利回返,杨思成总部门口亲迎。问李傍晚的伤怎么样,李傍晚一笑说:“小意思,已不痛不痒了。”杨思成拍了拍李傍晚的肩说:“回去好好休息,不要再熬夜了。”李傍晚点点头。

    傍晚妈听了说:“特吓人嘞,那飞镖嗖嗖的就过来了,幸好没毒。”杨思成笑着和亲家握了手说:“让亲家受惊了。这回去了也没玩好,有机会我再请亲家以及几个嫂子去逛逛。”“不去啦不去啦,大城市也去过了,都是人,忙碌的人。”“我在小宋城酒楼给嫂子们安排了饭,接风洗尘不成敬意。”傍晚妈忙说:“使不得使不得,这就够麻烦亲家的了。”李秘书说:“嫂子就不要客气,这是杨总一片心意,请上车。”说着又都换乘小车开向小宋城。杨思成特意和哑妈傍晚妈坐在一起,并且让车特意走张丝依出事的地方和哑妈出生的村子。将近二十年过了,哑妈当然也记不住她当年流浪乞讨过的街,只是到了哑妈的村子她好像记起什么了,一个劲儿地往外瞅。杨思成见了说:“嫂子还知道是哪个村的吗?”傍晚妈听了答说:“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