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六章 行业形势(第1/2页)  不那么纯真的年代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初秋温暖的阳光从荣华大厦淡蓝色的玻璃幕墙照进来,把姜团网杭城分公司的办公室烘托得特别的温暖和舒服。

    然而包成明却丝毫没有闲工夫去享受这一切,他正聚精会神的翻阅着小组成员的绩效表格,以便更为方便的开展接下来的销售和管理工作。

    包成明从爱团网跳槽到姜团网已经三天了,因为原本就有着非常丰富的一线销售经验,所以刚来便担任了杭城北街商业区的小组长。

    他现在唯一的任务就是谈下更多的商户、挤走更多的竞争对手,包括老东家爱团网和杭城土着口碑团等等。

    包成明之所以从爱团网跳槽到姜团网有80%的原因是为了钱。

    原本张十三已经算是非常舍得砸钱的老板了,但是作为后来者的王星星也不遑多让,虽然给新员工的工资待遇可以用苛刻来形容,但是老员工尤其是从爱团网挖过来的老员工却都拥有一份超高的收入。

    姜团网搞人力的核心策略就是“让对手帮我们培养员工,我们只需要砸钱把他挖过来就行”。

    甚至完全可以说姜团网最有战斗力的部门根本不是一线的市场部,而是归属于行政部门的人力资源部。

    正是靠着这种近乎不要脸的竞争手段,姜团网才能以后起之秀的身份跟团购模式的创造者爱团网打得难解难分。

    2008年的上半年,爱团网如同一匹黑马一般惊艳了互联网圈子,在此之前谁都没能想到一个卖打折券的网站竟然这么赚钱,这让当时屡战屡败的创业先锋王星星看到了机会。

    凭借着爱团网的示范效应以及自己在互联网圈内多年积累的人脉,王星星只靠着一份在三天之内赶制出来的计划书便拿到了100万美元的初始资金,从而跟风创办了姜团网。

    很多时候投资就是这么一件不靠谱的事情,只要某个行业里有一个人成功了,那么整个行业的融资难度都会变的异常简单。

    别说王星星还有一份bp,仅凭一张巧嘴就忽悠到钱的创业者也不在少数。

    作为一个以创业为职业的创业老兵,王星星很清楚投资人想要的是什么,不外乎数据、规模和名声而已。

    于是还没等姜团网上线,他便制定了大刀阔斧的挖人计划,尤其是作为团购黄埔军校的爱团网更是他下手的主要对象。

    最后只用了短短三个月的时间,姜团网就走完了从零到行业第二的逆袭之路。

    当然这么光辉的成绩100万美元的先期投资肯定是不够的,就在上个月,姜团网再次融资800万美元,不但补上了之前挪用商家未结款项的漏洞,还有更大的资本去挖人了。

    单单在杭城一个城市,跟包成明这样从爱团网跳槽过来的老员工不下100个,一半都是小组长级别的。

    对一直担任最基层业务员的包成明来说,跳槽到姜团网除了带来了更多的收入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从基层员工向管理者的跳跃。

    虽然他很清楚姜团网看中的只是他在爱团网时联系过的那些商家,但是他依然还是想趁着这个机会多积攒一些管理经验。

    作为行内的老人,包成明非常清楚团购网站的盛况很可能就是昙花一现,如果没有一技傍身的话或许永远只能是个不断跳槽的业务员。

    现如今天朝数得上名字的团购网站已经达到了近五百家,而且新网站还在不断的上线。

    根据网站类型这五百多家网站大概可以分为三种:

    第一种就是类似爱团网和姜团网这种背靠资本的新兴团购网站;

    第二种则是类似于qo团、千团网这种背靠大树好乘凉的业务转型类团购网站;

    第三种则是仅仅听说或者看到了团购潜力便不管不顾扎进来的盲目创业型团购网站。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