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孙恂写的文——窗外(十三)(第1/5页)  病榻上的救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241只管大事,不管小事

    为检修燃气灶的事,打了五六个电话,很费了一番周折,感觉金融街社区服务应该改进。于是,给金融街办事处打电话。

    接电话的男同志,态度很好的说:你直接和服务中心谈吧。

    我说,我就是反映他们的问题,要是谈通了,就不麻烦你了。

    他依然和气的说,我们只管大事,不管小事。

    我纠正他:市委刘琪书记说过“市民无小事”呀!他无语。

    事后想想,金融街地区多大财主,办事处得为他们操心;可是金融街地区还有百多户上千居民,办事处就不管他们的事了吗?

    商业社会的管理是新课题。

    242读书会的设想

    读书会自然是谈读书的心得。但我建议读书应该服务社会。

    社会上最可怜的人是老人院的老人们。他们虽然吃穿有人管,但终日枯坐,没有交流,如行尸走肉。

    我建议,读书会到老人院去,和老人们说说话。听他们诉说,对他们就是很大的安慰,因为他们一生的经历希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肯定或同情。他们也需要新信息,老人像孩子,听到外界的新鲜事会很高兴。

    和老人聊天,会增长我们的知识,会积累写作素材。

    总之,读书即读人。爱老人就是爱社会。

    243什么人爱看

    虽然说“食色性也”,但也得讲场合,比如开大会,你大吃大喝就不合适;同样,在大街上跳也是不文明的。

    福建南平市流行表演。有一个观摩团,由60—80岁的老头组成,乘车150里到南平看。

    有评论,这邦老头是老色鬼;另有评论,老人子女外出打工,老人孤独,所以找乐。

    孤独是事实,但找乐的方法很多,比如,唱歌跳舞,书法绘画,读书聊天,舞剑健身等等;去看的是什么人呢?

    我认为大多是文化不高的人,他们的精神需求少,而物质需求多,也就是“食色”的低级需求。

    社会对不同层次的人应该有不同形式的关怀和帮助,而不仅仅是指责。特别是老年人更需要细致的关怀和引导,他们像孩子一样任性,理性思维减少,感情脆弱,社会应多加呵护。

    244截瘫者为什么爱患糖尿病

    知道几位截瘫朋友患糖尿病,褥疮和骨折难以愈合,十分痛苦。细想原因:

    体质差,免疫功能弱;

    肢体活动受限,容易长久压迫;

    精神紧张,降低调节功能。

    这几位截瘫朋友谈话都比较较劲,认死理儿。也难怪,一个人行动困难,遇事求人,自然少了几分自尊和自信,难免紧张。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减弱了调节功能,所以容易患糖尿病。

    治疗糖尿病单靠药物是不行的,心理治疗必须放在首位。首先应该面对现实,培养独立意识,自己能做的事尽量不麻烦别人;但自己不能做的事,请别人帮助也是应该的,因为你也帮助别人。

    关键的一点是,必须帮助别人,才有自尊和自信。单纯的“养病”是不可取的。

    245回家乡发展

    大田的两个儿子,一个20岁,一个17岁。相亲和结婚都得准备。盖房,聘礼,婚礼,怎么也得几十万元。她在北京当保姆,省吃减用,一年能攒八千元,差远了。

    她妹妹小田和我帮她分析:如果回老家,人熟是个宝,少许多投入,多许多便利。可做的事有:

    培训保姆,介绍给北京的家政公司;

    给北京的婚姻介绍所介绍可靠的对象;

    种植当地没有的水仙花头;

    卖当地没有的酸辣粉儿(当地粉条很便宜)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