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讲解邓世昌的一份稿子(第1/2页)  星海漫语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先介绍了一下邓世昌的生平)字数太多就不介绍了。

    好了,其实大家已经不难发现邓世昌的故事有点奇异,一生功绩平平却在最后成为了民族英雄,这其中自然有许多疑惑,那么我们来看看为什么他会成为民族英雄的吧。

    邓世昌坠落海中后,他的随从以救生圈相救,被他拒绝,并说:“我立志杀敌报国,今死于海,义也,何求生为!”,他养的爱犬“太阳”游到他身边,用嘴紧紧叼着他的胳臂来救他,邓世昌推犬,犬不走,无奈,他毅然按着犬的头部入水,自己也同时沉没于波涛之中

    邓世昌就这样自杀了。

    邓世昌完全有机会像另外16名海军那样获救。然后,重整旗鼓,继续抗击倭寇。受过西洋文化教育的邓世昌还不至于把殉国把当做惟一选择。

    邓世昌是看穿了朝政与时局。他深知慈禧不会支持他,李中堂也不会支持他。北洋海军全军覆没,不是输在军事上,而是输在政治上。李鸿章的不给北洋水师拔款以及“保舰制敌”消极避战,已经让邓世昌看清了太后的心,自己的保家卫国理想,只是一种梦想。

    因此,邓世昌的自杀,来源于绝望。或许他死前的一刹那,他想到了光绪皇帝,但,他还是沉了下去。是的,那个力不从心的天子又能帮他什么呢?

    邓世昌牺牲后举国震动,23岁的光绪帝抚在龙案上痛哭,他只有以眼泪回报他的“巴图鲁”,因为慈禧的太后在“帘”后盯着他呢。

    光绪哭完,写出这样一句话——“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邓世昌自杀,比战死更有意义,他引爆了另一场战场,那就是人们对封建末世的深刻思考。甲午战争,不是输在日人之手,而是输在太后之心。

    他生而平凡,经历也很平凡,但却死得传奇。他没有丰功伟绩,也没有豪言壮举却依旧成为了清朝七大民族英雄之一。

    民族英雄是指反抗外来民族的侵略c压迫斗争中做出了杰出贡献的人物,其中包括在反抗斗争中不畏强暴c不怕牺牲的人。

    邓世昌不仅仅是这样的人,在反抗日本侵略者反抗迫的道路上他做到了自己能做到的,

    也做到了他作为个人所不能做到的。他的传递有一种信仰是一种不畏强权的反抗意识,也包括了人们对于清的愤懑。自古以来,牺牲在战场上,一直是爱人引以自豪的志向。特别是那些明知死在眼前仍勇敢赴难的人,更令人崇敬。可惜邓世昌并不算是战死,他算是自杀。可是他依旧值得人们尊敬依旧值得人们信仰。

    首先作为他作为饱读经论的读书人骨子里的王权思想使他没有丝毫对的反抗之意,他有的只是对清政府的愤怒,还有对北洋海军不敌日军的无奈。他本可以活着,可是他却死了。因为他只想保家卫国只想守我国边土。如果他活着,也许他会是英雄,却不可能成为民族英雄。但是他没有选择苟活,当知道自己已经无法守护国土之后他选择了去死。有人说活着比死了难,死亡是多简单啊。可是他面对船坚利炮没有畏惧,面对枪林弹雨他也毅勇向前,但是啊,他却死在了自己无力报国的绝望之下。

    是啊无力报国!当时的能人志士们都读懂了邓世昌无力报国,都读懂了他内心的绝望。一场革命从此开始酝酿。

    我们自然要夸耀邓世昌反抗外来侵虐者的决心与贡献,以及他那不畏强暴,敢于牺牲的大无畏精神。但是我们所谈论的是他为何能成为民族英雄。所以我们更看重的是他对于人们的影响。

    他更像是惊醒人们,他的绝望与无奈通过他故事的传颂传递给了世人,他用他的绝望与无奈惊醒了世人心中的绝望与无奈。但是与此同时邓世昌也向人们传递了他对于国家的希望与爱。他也唤醒了人们对于国家的热爱与对保家卫国的热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