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六章 利剑出鞘(第1/3页)  幽灵部队:起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眼看科研一部的工作进度如此之快,科研二部和三部便也受到了“鼓舞”。虽然陆军型能源压缩及反应存储装置一体机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需要解决,但科研三部好歹是拿出了十二分精神研讨出了一个还算说得过去的解决方案,但实际上实施起来的难度依旧是让他们身心俱惫。

    科研二部的进展明显要比三部好些,由于其对于海军型能源压缩及反应存储装置一体机的试机和优化并不像科研一部和三部那样被局限于现有的装备上,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们的研究工作更具有广阔的开源性。值得一提的是,科研三部本来就已经有了新型战舰的设计方案,该设计方案旨利用一个较为标准化的指标来设计和建造智能化c信息化和未来化的新型战舰。这个方案所涉及到的项目涵盖了隐身导弹驱逐舰项目c隐身导弹护卫舰项目c隐身导弹巡洋舰项目c隐身两栖攻击舰项目c隐身濒海作战舰项目和超大型综合补给舰项目。显然,在“蓝光”被开发出来之后,超大型综合补给舰项目是不需要进行的。而事实上,当时由于该项目所涉及到的技术先进性已经远远超出了先觉者集团所掌握的技术范围,科研三部在建造样船时便把该项目从总项目计划中暂时剔除了。在反物质能源研究项目被叫停的那段时间里,科研三部调集了所有的资源将设计方案付诸实施,一鼓作气将设计方案中所提及的除超大型综合补给舰外的其他战舰各建造出了一艘样船。但是,由于科研三部当时的计算错误,未能利用现有的技术把已经建造出的战舰匹配到合适的动力系统,所以,即使该设计方案已经从图纸变成了实物,说到底却还是纸上谈兵。并且,由于该设计方案耗资庞大却毫无实质性的成果,当时的科研三部正要面临来自董事会的处罚,还好他们还没来得及被处罚,“蓝光”就已经顺利投产,这也算是歪打正着吧。

    与科研一部不同,由于战舰的体型和吨位要比战斗机大得多,所以科研三部采用了与科研一部不同的能源球排列组合方式。科研三部在集中研究后决定用“凤凰座形”c“鲸鱼座形”和“环形星云状”的排列组合方式来作为战舰能源球的组合排列形式。最终,他们花费了3个月的时间完成了海军型能源压缩及反应存储装置一体机的试机工作,并最终确定以“环形星云状”作为能源球的排列组合形式。值得一提的是,科研三部在组合方式上做了进一步创新,他们将能源球进行了核子分离,使能源球在按“环形星云状”的排列方式下能够相互吸引并产生适当的核子牵引力。被优化后的能源球在一体机运行的过程中可以如同真正的星云般实现自转和公转,不仅增强了能量输出,而且观感性十足。给样舰换装好动力系统后,各型战舰便顺利如期地进入了下水试航阶段。实践证明,海军型能源压缩及反应存储装置一体机完全能够满足各吨位战舰的动力需求。在为期一个月的试航过程中,各型战舰均表现出了极佳的综合性能和协调作战性能。最后,科研三部将定型后的战舰统一命名为“波塞冬”系列,并最终实现了批量投产和列装的目标。

    其中,隐身导弹驱逐舰的列装序列为“波塞冬”级d,舰长448米,舷宽48米,吃水30米,标准排水量88万吨,满载排水量为10万吨,标准航速100节,最大航速200节,极限航速222节,续航力无限制。武器系统c火控系统c主动防御与被动防御等系统均为科研三部自主设计研发的“海狼星”系列。

    其中,武器系统方面,该舰装备有8座“海狼星”k一r1型导弹垂直发射装置,首部3座共120个单元,中部2座共60个单元,尾部3座共120个单元,可发射“海狼星”k一sr1型可调距舰空导弹c“海狼星”k一lr1型可调距激光制导导弹c“海狼星”sy一k巡航导弹c“海狼星”k一ss1反潜导弹和“海狼星”fk1防空导弹。首尾各4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